松桃厅
清雍正八年 (1730) 置,属铜仁府。治所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北十里长冲。以在松桃山下,故名。后移蓼皋山下,即今松桃苗族自治县。嘉庆二年 (1797) 升为直隶厅,属贵州省。1913年改为松桃县。
清置,治今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。本为红苗之地,清康熙间平苗,设正大营以同知驻守。雍正时建城于松桃山下,移同知驻此,故名松桃。乾隆时又移至蓼阜山下。嘉庆时以厅直隶贵东道,设直隶同知辖之。民国时改为县。
清雍正八年 (1730) 置,属铜仁府。治所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北十里长冲。以在松桃山下,故名。后移蓼皋山下,即今松桃苗族自治县。嘉庆二年 (1797) 升为直隶厅,属贵州省。1913年改为松桃县。
清置,治今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。本为红苗之地,清康熙间平苗,设正大营以同知驻守。雍正时建城于松桃山下,移同知驻此,故名松桃。乾隆时又移至蓼阜山下。嘉庆时以厅直隶贵东道,设直隶同知辖之。民国时改为县。
在今甘肃岷县东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岷州卫:冷落山,“盛夏阴晦即雨雪,因名。今有冷落山寨,为官军戍守处”。
①今江苏武进县东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武进县: 鼓城 “有方圆二城,东西相对。或作虎城”。②战国时齐邑,在今山东长清县西。《战国策·赵四》: “齐闻此必效鼓。” 即此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卢
①春秋时纪邑。后入齐。在今山东昌邑市西北三十里瓦城。《春秋》: 庄公元年 (前693),“齐师迁纪郱、鄑、郚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昌邑县 “訾城”条: “鄑亦读訾,本 一城也。唐武德二年置訾亭县,属
北宋置,属西河县。在山西汾阳县东北三十里永安。
元太祖十年(1215)改平州置, 治所在卢龙县(今河北卢龙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陡河以东、长城以南地区。中统元年(1260)改为平滦路。蒙古太祖十年(1215年)改平州置,治卢龙县(今属河北)。属奉元路
明置,属金州卫。即今辽宁大连市东北七十里望海子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金州卫: “东南有望海埚石城,永乐七年置。” 《明史·成祖纪》: 永乐十七年 (1419) 六月,“刘江歼倭寇于望海埚”。即此。
亦作胶水江。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红河下游入海一段。《交趾总志》卷1:闷江“在胶水县,上接大黄江,下通海”。闷江入海处曰闷海口。《明史·张辅传》:永乐五年(1407),张辅军追黎季犛于“胶水县闷海口”。
旧译佛陀伽耶,一称菩提道场。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加雅城南。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坐菩提下成道之处。我国著名高僧法显、玄奘均曾至此。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卷8,对菩提树、金刚座作了极其详尽的描述。今为印度佛教四大圣
在今河北博野县东南。1940年4月,驻保定、安国、蠡县、博野等地的日伪军二千余人合击驻博野县白塔村的三十三团。团直及二、三营跳出包围圈,被重重包围的一营奋起抵抗,毙伤敌三百余人。战斗结束后, 日伪军杀
在今广西荔浦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荔浦县:“白面堡,在县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