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三十里海中之彩旗山岛和大孟山岛。清光绪 《嘉兴府志》 卷13: “两山如门,中有菜荠港,海舟出入,于此最险。乍浦三关,此其一也。”
唐贞元中改陆川县置,属禺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六靖镇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废。古县名。唐贞元中改陆川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南陆靖。属禺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废入北流县。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淮西道宣抚司,十四年 (1277) 改为淮西道宣慰司。治所在庐州路(今安徽合肥市)。大德三年 (1299) 与淮东道宣慰司合并为淮东淮西道宣慰司,徙治扬州路 (今江苏扬州
战国时齐邑,在今山东商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十九年(前280),“赵奢将,攻齐麦丘,取之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惠文王十九年(前280年),“
古建水。即今湖北荆门市南之新埠河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 建水 “在荆门州东南。今名建阳水,一名大漕河”。
福建泉州市的别称。因筑城时环城皆植刺桐,故号桐城。又作刺桐城。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别称。因城内多植刺桐树,故名。
明洪武十八年(1385)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。后废。三十五年(1402)复置,清雍正五年(1727)改置开泰县。明洪武十八年(1385年)置,治今贵州省黎平县。属湖广都司。后省,三十五年
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。元至元朝就丞相托克托故宅改建,初名崇国寺 (北寺)。明宣德四年 (1429) 改名大隆善寺,成化八年 (1472) 改称大隆善护国寺。清康熙六十一年 (1722) 修缮后,改
在今福建沙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沙县: “雨林洞在县西南三十里。一名金盒洞,深广容千人。”
在今陕西黄陵县东南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 “登征虏,冯诩太守兰犊率众二万自频阳入于和宁,与苻纂首尾,将图长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