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河
即今白河支津。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溧河,“淯水支流。自马渡堰分流,至新野县界,仍入于淯”。
即今白河支津。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溧河,“淯水支流。自马渡堰分流,至新野县界,仍入于淯”。
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改河诺城置,属河州。即今甘肃广河县 (太子寺)。元升为定羌县。
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东部边缘。北距石塘连礁6海里,西南距济猛暗沙 10.5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武勇暗沙。
南朝梁置,属并州。治所在东关县 (今四川宣汉县东北,一说在今万源县南固军坝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宣汉县东北、万源县南部地。西魏改为永昌郡。
亦作滛预石。即滟滪堆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下瞿唐峡口。1958年炸毁。《水经· 江水注》: 白帝城 “水门之西,江中有孤石,为滛预石,冬出水二十余丈,夏则没,亦有裁出处矣”。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 卷下
在今陕西眉县东南。东晋太元年间(376—396) 扶风郡曾寄治于此。《晋书· 苻登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五年 (390),“ (姚) 苌攻陷新罗堡,苌扶风太守齐益南奔 (苻) 登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眉县
北宋元祐三年(1088)改永定县置,属横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北郁江东岸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2)迁治三洲村(今峦城镇西南十里)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)迁今峦城镇(旧永淳县),属南宁府。民
即今河北隆化县西北八十里白虎沟蒙古族满族乡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承德府丰宁县有“白虎沟”镇。
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属牂牁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南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属建宁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。治今云南省宜良县南。属牂柯郡。三国时属建宁郡。南朝梁大宝后废。
在今山东聊城市城东门外运河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4谓 “为往来孔道,置水马驿于此”。
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改吐蕃结啰城置,属廓州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廓州: 肤公城 “旧名结啰城,崇宁三年收复,后改今名。王厚云: 结啰城至廓州约三十余里,东至来宾城界一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