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梵净山

梵净山

古名三山谷。又名辰山、思邛山、九龙山。土名饭甑山。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,与江口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处。海拔2494米。《黔记》: 贵州山,以梵净山为第一。《清一统志·松桃厅》 引 《九龙山志》: “群山耸拔,分为九支。中涌一峰,周围仅数丈,突兀陡绝,其高千仞。中如斧划,麓断而巅连,划处隔五六尺许,名金刀峡。峡有飞桥相接,左右皆梵宇,广阔可容数十人。寺侧有石名说法台,陟者攀铁絙上下。山傍石出如笋,穹窿峭拔,有拜佛台、香炉峰、棉絮崖、炼丹台、藏经崖。井曰定心水。山后有池曰九龙池。又有辟支佛遗迹。山下九十九溪,环绕纡折而通楚蜀,黔中胜概,无逾于此。” 是西南的佛教名山。产有金丝猴、珙桐等珍稀动植物,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。


在贵州省东北部,江口县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三县间。旧称三山谷、三悟山、辰山、九龙山,俗称饭甑山。明代广修寺庙,为佛教圣地,取“梵宇净洁”之意改今名。为武陵山主峰。以凤凰山最高,海拔2493米。尚有2000米以上高峰多座。为断块山,山体岩石多为年代古老的变质岩。雄伟险峻,断崖陡壁遍布。自然景点集中在金顶附近。生物资源丰富,有大片古老孑遗植物珙桐林,为世界濒危动物黔金丝猴惟一产地。辟有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,已列入国际《人与生物圈》自然保护区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湛水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雉阳县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五里。大业初改为犨城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雉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北,属伊州。大业初改名犨城县。

  • 不屠何

    或作不著何、屠何。在今辽宁锦州市西北。《逸周书·王会》:“北方台正东……不屠何青熊。”孔注:“不屠何亦东北夷也。”

  • 十一行中书省

    元代从至治后到至正前,境内除京师附近地区直属中书省,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,共设有岭北、辽阳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甘肃、云南、江浙、江西、湖广、征东等十一行中书省。简称十一行省。元代从至治后到至正前,境

  • 广州府

    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广州路置,后属广东省。治所在南海、番禺二县(今广东广州市)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东:广州府吴“分置广州以其土地之辟也”。辖境相当今广东东至龙门、增城、东莞、宝安、深圳, 北至

  • 㴔滩镇

    即今河南邓州市东三十六里汲滩镇。 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三》: 㴔滩镇 “西枕湍河, 当襄、 陕之冲”。在河南省邓州市东部。面积22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㴔滩

  • 辟 (闢) 望村

    即今广东澄海市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澄海县: “本海阳县之辟望巡检司。嘉靖四十二年正月改为县。”

  • 路口站

    元置,在今湖南衡阳市西南路口。《永乐大典》 卷19423记载,路口站为马站。

  • 朱家埠

   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五十里朱堡乡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3《乡镇》:“朱家埠,在(钟祥县)城北六十七里。”

  • 罕达海图河

    即今新疆富蕴、福海二县间之喀拉额尔齐斯河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“罕达海图河源处为库鲁图河,西南流百里为罕达海图河,又西南入额尔齐斯河。”

  • 径渎

    在今江苏溧阳市北三十里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9: 泾渎 “水自金坛县界来,入长塘湖。《镇江志》 谓: 晋、宋旧有此渎,隋大业初县令达奚明又加疏决”。《清一统志· 镇江府一》: 泾渎,“ 《新志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