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都郡

武都郡

①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治所在武都县 (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东麓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、成县、徽县、西和、两当、康县及陕西凤县、略阳等县地。东汉移治下辨县 (今成县西三十里)。三国魏黄初中改置武都西部都尉,后入蜀。西晋复置武都郡,愍帝末没入杨氐。

②北魏太延二年 (436) 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虢县 (西魏改洛邑,即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市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③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(448) 置,属南秦州。治所在石门县 (今甘肃武都县西北四十里石门乡,一说在今武都县东南)。西魏为武州治。北周改为永都郡。隋大业初改武州复置武都郡,治所在将利县(今武都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、文县、康县等地。武德初复为武州。天宝初改为武都郡,乾元初复为武州。地处嘉陵江上游,山川险要,是陇右通往巴、蜀的交通要冲。十六国时,氐族杨氏曾据此建国。

④亦名南武都郡。南朝宋以秦州流民置,属益州。治所武都县 (今四川绵竹县西北遵道镇)。齐废。

⑤南朝宋元嘉中侨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下辩县(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)。齐改为扶风郡。


(1)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以白马氐地置,治武都县(今甘肃西和县西南)。东汉移治下辨县(今成县西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西和、成县、康县、陇南、两当、徽县及陕西省略阳、凤县等市县地。属凉州。三国蜀汉属益州。西晋属秦州。北魏移治石门县(西魏改为安育县,北周改为将利县,今陇南市东南)。属梁州。辖境约当今陇南市一带。西魏为武州治。北周改为永都郡。隋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武州为武都郡。地当陇、蜀通道,山川险阻,为陇右通往巴蜀的交通要道。三国蜀汉诸葛亮伐魏,先取武都。十六国时氐族杨氏曾据此建国。(2)北魏太延中置,治虢县(西魏改名洛邑县,今宝鸡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宝鸡市一带。属岐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狗堆

    即白狗栅。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。

  • 陇干城

    一作笼竿城。在今宁夏隆德县。《宋史·任福传》:北宋庆历元年(1041),任福等御赵元昊于好水川,“追奔至笼竿城北,遇夏军败死”。即此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德顺军:“庆历三年即渭州陇干城建为军。”即“笼竿

  • 沙马矶头

    即今台湾省本岛南端之鹅銮鼻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2:沙马矶头山“在凤山治西南,离府治五百三十余里。其山西尽大海,高峻之极。山顶常戴云雾,俗传此山有仙人衣红衣黑降游于上。今有生成石磴、石棋盘在…

  • 赵川镇

    即今陕西商南县西南赵川镇。1947年10月当地解放后曾设赵川县治此。(1)在河北省宣化县东北部。面积178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赵川,人口 3750。县四大集镇之一。明宣德三年(1428

  • 昭君坟

    ①即王昭君墓。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十八里大青河南。②即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北昭君坟乡。清光绪《五原厅志》 卷上: 东南乡村中有昭君坟。

  • 望州

    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置,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六十六里广通镇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禄丰县西部地。天宝后废。唐贞观末置羁縻州,治今云南省禄丰县西。属姚州羁縻。后废。

  • 小平津

    黄河津渡名。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。东汉中平元年(184)为镇压黄巾起义,在津上置关戍守,为八关之一。《后汉书·何进传》:中平六年(189),袁绍大诛宦官,“张让、段珪等困迫,遂将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(洛

  • 佛龛岩

    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。清同治《高县志》卷6:佛龛岩“壁立千寻,四面峻峭,叛逆何金龙党羽吴山亡、何乏祥等率贼盘踞其中,势猖獗;其对面四方峒亦陡绝高悬,逆党花脸章队长等率党百余伏居,不时出没,掳掠居民,彼此

  • 玉岘山

    在今浙江临海市东。《寰宇记》卷98临海县:玉岘山“在县东一百九里。《临海记》云:黄石山泄水九层,沿崖注落如白练。东南有钟乳穴,多水,有伏翼如鹅大。其山本名黄石,唐天宝六载敕改为玉岘山”。

  • 云中都护府

    唐龙朔三年(663)移原瀚海都护府于古云中城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古城),改名云中都护府。统辖漠南东突厥各部诸羁縻府州,相当今内蒙古阴山以南、黄河以北、西拉木伦河源以西地区。麟德元年(66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