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安州
明成化十三年(1477)置,属桂林府。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西:永安州“长永安宁之义”。弘治四年(1491)改为长官司,次年复为永安州,属平乐府。清王定安《湘军记》卷1:咸丰元年(1851)太平军攻占永安,始称太平天国。1912年改永安县。
明成化十三年(1477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。属桂林府。辖境相当今蒙山县地。1914年改为蒙山县。
明成化十三年(1477)置,属桂林府。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西:永安州“长永安宁之义”。弘治四年(1491)改为长官司,次年复为永安州,属平乐府。清王定安《湘军记》卷1:咸丰元年(1851)太平军攻占永安,始称太平天国。1912年改永安县。
明成化十三年(1477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。属桂林府。辖境相当今蒙山县地。1914年改为蒙山县。
亦名瑶山。即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一》:大瑶山“在修仁县南黄峒山后。丛山叠箐,路险难行。宽袤六七十里。修水自此发源。内有六噶、六定、三片、六段等瑶”。此山东北—西南走向,延伸至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。二十二年 (1389) 升为军民指挥使司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废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,治今贵州省盘县。属云南都司。
又名龟山、覆盆山。在今广东澄海市西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澄海县:北殿山“相传宋太子避元兵至此设行在,因名。俗呼皇子佃山”。
春秋吴王夫差十四年 (前482),为北上称霸中原而凿。《国语·吴语》: “起师北征,阙为深沟,通于商、鲁之间,北属之沂,西属之济,以会晋公午于黄池 (今河南封丘县西南)。” 东自今江苏沛县,经山东单县
指今四川乐山市。《晋书·李势载记》: 东晋永和三年 (347),“大司马桓温率水军伐势。温次青衣,势大发军距守”。宋郭允蹈 《蜀鉴》: “青衣,今嘉州。”见“葵青区”。
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北蕺山戒珠寺前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绍兴府: 墨池 “在戒珠寺。本晋王羲之故宅,或曰其别业也。门外有二池,曰墨池,曰鹅池”。
①在今安徽郎溪县北十五里。俗称蚂蚁山。据地名普查实地考察证实,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前之建平会师,于此集结,建平会议即由李秀成主持在此召开。②在今浙江东部,系甬江与曹娥江之分水岭,绵亘于今浙江余姚、鄞县、
唐代我国对尼泊尔的交通路线。唐道宣《释迦方志》卷上:自河州(今甘肃临夏县)西行,经今青海西宁,西南行经西藏自治区,出境后入“尼波罗国”。
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安庄卫:杨吉河在“卫西南十五里。下流注于白水河”。
东魏天平初置,属阳州宜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四十八里伊水西岸旧县乡。隋废。古县名。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嵩县西南旧县堡。属宜阳郡。隋废入陆浑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