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嘉郡
三国蜀汉章武元年(221)改蜀郡属国都尉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汉嘉县(今四川芦山县。一说在今名山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名山以西,宝兴以南,泸定以东,九龙、汉源以北地区。西晋永嘉以后废。
三国蜀章武元年(221年)改蜀郡属国置,治汉嘉县(今四川芦山县)。属益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雅安、芦山、名山、天全、荥经、汉源等市县地。西晋永嘉后废。
三国蜀汉章武元年(221)改蜀郡属国都尉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汉嘉县(今四川芦山县。一说在今名山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名山以西,宝兴以南,泸定以东,九龙、汉源以北地区。西晋永嘉以后废。
三国蜀章武元年(221年)改蜀郡属国置,治汉嘉县(今四川芦山县)。属益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雅安、芦山、名山、天全、荥经、汉源等市县地。西晋永嘉后废。
北宋元祐二年(1087)置,属莒县。即今山东日照市。金改置日照县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日照市西北日照。北宋元祐二年(1087年)置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南。《寰宇记》卷72益州:“玉局坛在城南柳堤玉局观内,张道陵得道之所,其一也。”《方舆胜览》卷51成都府:玉局观“道经二十四化,上应二十四气,六十甲子分隶之,玉局化其一也。《彭乘记》:后
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隰县南。《春秋》:成公十二年(前579),“秋, 晋人败狄于交刚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省隰县南。《春秋》成公十二年(前579年):“晋人败狄于交刚。”即此。
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南五里汉江南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石泉县: 堰头岭 “下有滩,曰堰滩”。
又名伞山。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90升州上元县 “摄山” 条引 《舆地志》 云: “江乘县西北有扈谦所居宅,村侧有摄山,山多草药可以摄生,故以名之。” 《南齐书·明僧绍传》: “庆符
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。地当居庸关之南,故名。北魏称下口,北齐称夏口,元始称南口。为京北要冲,历为兵家争战之地。《元史·札八儿火者传》: 太祖用兵中都,金人持居庸之塞守卫,令札八儿轻骑前导
五代杨吴析南康县置,在今江西上犹县西。以犹水为名。南唐保大十年(952)升为上犹县。五代杨吴时割南康县西南一乡置,治今江西省上犹县。属南康县。南唐保大十年(952年)升为上犹县。
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 潇湘镇 “潇、湘会流之地。五代时置。一曰潇湘关”。
又名衡漳故渎。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5洺水县:衡漳故渎“俗名阿难渠,……盖魏将李阿难所导,故名”。
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阿拉木图东南恰伦河上游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4: “盐池口水西流四五十里,经格根卡伦北 (格根,明也,见 《元史语解》。格根卡伦东南距鄂尔果珠勒卡伦七十里),是为格根河……东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