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江阳县

江阳县

①西汉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即今四川泸州市。以县在大江(长江)之阳,故名。东汉为枝江都尉治。建安十八年(213)为江阳郡治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:建安末,诸葛亮至江州(今重庆市),“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,与亮会于成都”。即此。东晋安帝时为獠族所据,废。南朝梁大同中复置,为东江阳郡(江阳郡)和泸州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郡,仍为泸州治。大业元年(605)改为泸川县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阳县枕带双流,据江洛会。”为长江上流,蜀南军政重镇。

②东晋永和中侨置于武阳县,为西江阳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。北周属隆山郡。隋开皇初废入隆山县。

③西魏改江州县置,为七门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北顺江镇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江津县。

④隋大业初改邗江县置,为江都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23广陵县:“斯地处江之正北,故曰江阳。”后废。唐贞观十八年(644)析江都县复置,属扬州。五代南唐改名广陵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四川省泸州市。属犍为郡。东汉为江阳郡治。东晋安帝时废。南朝梁复置。隋大业初改为泸川县。(2)东晋置,治今四川省彭山县东。为江阳郡治。南朝梁为江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(3)西魏改江州县置,治今重庆市江津市东江口。为七门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为江津县。(4)隋大业初改邗江县置,治今江苏省扬州市。为江都郡治。后废。唐贞观十八年(644年)复置,与江都县同为扬州治。五代南唐改名广陵县。(2)旧县名。即“江口县(1)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酢瓮

   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二里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下:“未至(归)州数里,曰叱滩,其崄又过东奔。土人云,黄魔神所为也。连接城下大滩曰人鲊瓮,很石横卧,据江十七八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74归州:人鲊瓮“

  • 酉酬镇

    又名酉筹溪口场。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酉酬乡。清同治《酉阳直隶州志》卷4:酉筹溪口场在“治东一百五十里”。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部。面积206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酉酬

  • 打箭炉厅

    清雍正十一年(1733)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康定县。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:“相传汉诸葛武侯南征,遣将郭达安炉打箭之地。”因名。实是其地为打,折二水汇流之处,藏语称打折多,音讹为打箭炉。简称为炉城

  • 上方寺

   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盘山嶕峣峰东。唐太和二年(828)道宗大师建。清道光《蓟州志》卷2:“道宗俗姓田,千牛将军宾庭之后,元和九年,于燕庭金阁寺受戒,闻盘山宝积大师往诣参承,太和二年届盘顶居焉。”②即开宝

  • 蒲胥市

   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城) 西北纪南城内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四年 (前595),楚使申舟聘于齐,过宋而不假道于宋,宋人杀之。“楚子闻之,投袂而起,屦及于窒皇,剑及于寝门之外,车及于蒲胥之市”

  • 石匣城

    亦名石匣营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:石匣营在“县东北六十里。营西有石如匣,因名。旧有石闸驿在县南里许,宣德四年徙于此。宏治十七年筑城,周四里有奇, 自是增兵置守,益为要地”。

  • 铅山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年 (1369) 建,直隶江西都司。故址在今江西铅山县城西。

  • 那孤儿

    又作花面国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,与苏木都刺国接界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“那孤儿,在苏门答剌之西,壤相接。地狭,止千余家。男子皆以墨剌面为花兽之状,故又名花面国。……永乐中,郑和使其国。其酋长

  • 北周文王碑

   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岩。宇文泰(507—556),鲜卑族人,为大丞相,专制西魏朝政。死后,其子觉代魏,国号周,追尊宇文泰为文王。此碑为北周孝闵帝元年(557)大都督强独乐等为文王颂功的

  • 南雄路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南雄州置,属海北广东道。治所在保昌县 (今广东南雄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南雄、始兴二县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南雄府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南雄州置,治保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