沃日土司
清顺治十五年(1658)置,即今四川小金县东沃日河南岸沃日乡(官寨)。喇嘛巴碧太归附时,颂给沃日贯顶净慈妙智国师印信,故称沃日土司。《清史稿·土司传》:乾隆十四年(1749)讨金川,傅恒奏“马良柱转战直前,逾沃日,收小金川,直抵丹噶”。即此。十五年(1750)改为鄂克什安抚司。
清顺治十五年(1658)置,即今四川小金县东沃日河南岸沃日乡(官寨)。喇嘛巴碧太归附时,颂给沃日贯顶净慈妙智国师印信,故称沃日土司。《清史稿·土司传》:乾隆十四年(1749)讨金川,傅恒奏“马良柱转战直前,逾沃日,收小金川,直抵丹噶”。即此。十五年(1750)改为鄂克什安抚司。
即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六十五里七曜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石砫宣抚司:大峰门山“两崖壁立,中通人行,有故垒在焉”。
即今江苏阜宁县。《元史·董搏霄传》:至正十六年 (1356),“剿平北沙、庙湾、沙浦等寨”。清雍正九年 (1731) 于此置阜宁县。
南朝梁置,属汴州。治所在汴城(即下蔡县,在今安徽凤台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凤台县。北魏属谯州。北齐废。
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万州:岐峒“在州西北。岐人所居。岐人又在生黎之外,亦有生、熟二种,居五指山中,历代不宾。黎人惧之。《隋志》所谓㐌也。永乐三年,尝设土官统之,寻革
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至清水河县之间黄河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六年(534),高欢攻宇文泰,“遣恒州刺史库狄干等将兵四万自来违津渡”。胡三省注:“自恒州渡来违津,其地当在平城之西,河津之要也。自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贝丘县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南康庄南。隋大业末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博州。北宋初属大名府。元丰中河决,徙治明灵砦 (今高唐县西南清平)。元属德州
①战国楚怀王时 (前328—前299) 置,治所在新城 (今河南伊川县西南)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 城浑 “遂南交于楚,楚王果以新城为主郡。”辖境相当今河南伊川县一带。②三国魏黄初元年 (220) 改
唐乾元二年 (759) 置,属宣州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。元和六年 (811)废。
①明置,属甘州左卫。即今甘肃临泽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甘州府》:沙河堡,“明置驿丞,隶中卫。本朝初因之。乾隆十八年裁驿丞,仍置驿,归抚彝厅管。五十二年设外委驻防”。1952年临泽县迁治于此。②清置,即今辽
在今湖北应城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城县“五龙港”条下:“县西南五十里之三台湖,湖中有三土台,故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