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沧州

沧州

①北魏熙平二年(517)置,治所在饶安县(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)。《元和志》卷18沧州:“以沧海为名。”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治所在清池县(今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,静海县及河北青县、泊头市以东,东光及山东宁津、乐陵、无棣以北地区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景城郡,乾元元年(758)复名沧州。元属河间路,延祐初徙治长芦镇(今沧州市)。不久,还治清池县(今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)。明洪武元年(1368)省清池县入州。二年(1369)复迁治长芦镇(今沧州市),属河间府。清属天津府。1913年改为沧县。地处海滨, 自古盛产盐,著名的长芦盐即产于此。

②一作仓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安宜县(今江苏宝应县西南)。七年(624)废。


北魏熙平二年(517年)析瀛、冀二州置,治饶安县(今河北盐山县西南)。以沧海为名。唐移治清池县(今河北沧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,静海县和河北省青县、泊头市以东,河北省东光县及山东省宁津、乐陵、无棣等市县以北地区。宋以后辖境有变动。元延祐初移治长芦镇(今河北沧州市)。明初以州治清池县省入。清雍正后不辖县,1913年降为县。自古为主要产盐区,著名的长芦盐即产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乘氏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济阴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西南五十里。景帝封梁孝王少子买为侯邑。东汉和帝封梁商为乘氏侯。西晋属高平国。南朝宋废。②北魏太和十二年 (488) 置,属济阴郡。治所即今山东菏泽市。取汉故乘氏县

  • 阳人聚

    即战国阳人邑。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梁县:“阳人聚,秦灭东周,徙其君于此。”即“阳人城”。

  • 子午岭

    亦作子午山。在今陕西中部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鄜州》:子午岭“在中部县西北二百里,接甘肃庆阳府合水县界。沮水出此”。在陕西省和甘肃省最东部交界地带,处于北洛河和泾河支流环江—马连河间。因主脊大体为南北走向

  • 野猪拉场

    在今四川盐边县北金河乡 (野猪拉)。清光绪 《盐源县志》 卷2: 野猪拉场 “距县七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新桥

    ①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北。《宋史·魏胜传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(1161),“金人遣同知海州事蒙恬镇国以兵万余取海州,抵州北二十里新桥。胜帅兵出迎之,设伏于隘,阵以待。众殊死战,伏发,贼大败”。②即今浙江

  • 阴江

    即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三里河,注入黔江处为武宣县故址(今旧县村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武宣县:“旧治阴江。宣德六年三月徙于高立。”《清一统志·浔州府》“新江”条:“又阴江、东乡江,源出东乡,皆南流入潭江。”

  • 东海国

    三国魏黄初中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枣庄、郯城及江苏赣榆、东海、新沂、连云港等市县地。西晋复改东海郡。

  • 马家庄

    即今河北清苑县(南大冉)东北马庄乡。民国《清苑县志》卷1:第三区有马家庄。

  • 洚水

    ①古水名。《水经· 浊漳水注》 称绛渎,《通典》 称枯绛渠。故道自今河北广宗县,经南宫、冀州、衡水三市,至武邑县界流入漳水。是古漳水一时的徙流,久湮。或误以为即 《尚书· 禹贡》 的降水。②即绛水。在

  • 曹门村

    在今河南新县西南七十里。有吴焕先烈士故居,也是他创办的三堂革命红学旧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