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东

河东

①古地区名。战国、秦、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,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。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本区西界,故有河东之称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 “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。河东凶亦然。” 即此。

②唐方镇名。开元十八年 (730) 改太原府以北诸军州节度使为河东节度使,治所在太原府 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长期领有太原府及石、岚、汾、沁、仪、忻、武等州,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,中阳、灵石、沁源、榆社、左权以北地区。兴元元年(784) 号为保宁军节度使。贞元三年 (787) 复为河东节度使。五代周广顺元年 (951) 河东节度使刘崇据此称北汉。


(1)古地区名。战国、秦、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,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。因黄河经此作南北流向,本区域处于黄河以东,故名。《日知录》:“河东,山西一地也,唐之京师在关中,而其东则河,故谓之河东。”唐河东道,宋、金河东路皆在这一地区。(2)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开元十八年(730年)置河东节度使,治太原府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为玄宗时十节度之一。领天兵、大同、横野、岢岚四军,云中守捉及太原府和辽、石、岚、汾、代、忻、朔、蔚、云、仪十州。兴元元年(784年)号保宁军节度使。贞元三年(787年)复为河东节度使。会昌后罢领朔、忻、代三州,增领麟、宪二州。五代周广顺元年(951年)河东节度使刘崇据此称北汉。(3)山西省的别称。以在黄河以东得名。(4)指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原西海固一带地区。曾设河东回族自治区。(5)集镇名。(1)在福建省松溪县东南部。河东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900。 位松溪东岸,因名。境内地势平坦,灌溉便利,为县商品粮基地。盛产茶叶。有制茶、粮食加工、农具等厂。有公路接小浦公路。(2)在安徽省芜湖县中部、青弋江东岸。政和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50。因处河东得名。产稻、油菜籽、棉花等。盛产鱼、虾等水产品。有农机、榨油、砖瓦等厂和渔场。殷政公路终点。为青弋江水运较为重要码头之一。(6)村名。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北部。属罗村镇。人口 3710。 建于元代。因处锦川河,初名河东崖,后分为仙和庄、人和庄、河东庄。清三村合一,统称河东。有水泥、造纸等厂和渔具公司等。村东山沟有明、清砚石洞,所采砚石为“淄砚”主要原料。有公路通湖南公路。1938年1月31日,日军在该村屠杀群众275人,并将村舍烧为灰烬,制造了“河东惨案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冶城

    ①又称冶亭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朝天宫一带。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(一说三国吴)冶铸之处,故名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谢安“尝与王羲之登冶城”。隋开皇中,移江宁县治此。唐李白《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》诗:“冶城

  • 俱轮泊

   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呼伦湖。唐代为室韦诸部居地西境。《旧唐书·室韦传》: 望建河 “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”。又说,“今室韦最西与回纥接界者,乌素固部落,当俱轮泊之西南”。

  • 渐台

    (臺) ①在今湖北荆沙市江陵区东北。西汉刘向 《列女传》: “贞姜,齐侯女,楚昭王之夫人也。王出游,留夫人渐台之上而去。” 即此。②汉长安城的宫殿建筑。有二。(1) 汉未央宫渐台,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

  • 西河国

    西晋改西河郡置,治所在离石县(今山西离石县)。后废。西晋改西河郡置,治离石县(即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临县、方山、柳林、离石、汾阳、孝义、中阳、石楼、交口、介休、灵石、沁源、安泽、古县

  • 吴家窑

    即今河北井陉县东南二十四里吴家窑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井陉县图:东南有吴家窑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井陉县城东南部。吴家窑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200。明成化年间吴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居窑洞,故

  • 云如

    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古地区名。藏文史籍载:吐蕃于全境设置乌如、要如、叶如、如拉等四大军政区域,要如今读云如,故在藏文史籍中二称互见,意为左翼,约当今西藏山南地区各县。

  • 端陵

    唐武宗李炎的陵墓。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20三原县: 端陵 “在县东十里神泉乡张村,封内四十里”。唐武宗李炎墓。在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徐木乡境。

  • 荷溪镇

    在今江西万年县青云镇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万年县: 荷溪镇在 “县 (今青云镇) 东南四十里。又东南去乐平县之仙鹤镇不及十里。正德中筑城于此以御寇冲,寻移仙鹤砦巡司戍焉”。

  • 归德军

    五代方镇名。本后梁宣武军,后唐改名。治所在宋州(今河南商丘县南)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方镇。本梁宣武军,唐改名,治宋州(今河南商丘市南)。北宋初废。

  • 缔母岭

    即今吉林长春市南哈兰大岭。《金史·温迪罕移室懑传》: “契丹反,败会宁六猛安于缔母岭,屯於倍、韩两州之境,移室懑率数千人杀贼万人於伊改河,以功迁临潢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