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洱海

洱海

明代以来西洱河又习称洱海。在今云南大理市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6大理府: 西洱海 “在府城东。古叶楪河也,一名洱海,又名西洱河。源自邓川,合点苍山之十八川而汇于此,形如人耳,周三百余里,中有罗筌、浓禾、赤崖三岛及四洲、九曲之胜,下流合于样备江。浓禾岛形如几案,故又名玉案山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太和县: “西洱河,亦名洱海,形如月抱珥,亦曰珥河。”


在云南省西部苍山东麓,大理市、洱源县间。因湖形似耳状,故名洱海。为构造断陷湖。湖面海拔1974米,面积249平方千米,最大水深20.7米,蓄水量25.31亿立方米。是云南省第二大湖。西汇点苍山麓诸水,湖水由西洱河流出,汇合漾濞江,注入澜沧江。湖面宽阔,湖水清澈,具灌溉、航运、发电、养殖等功能。富水产,以弓鱼最著。多禽、候鸟。湖滨有点苍山、大理古城(太和城)、崇圣寺、三塔、蝴蝶泉、德化碑等多处景点。古称甚多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、《水经注·叶榆河》称叶榆泽,《隋书》称西二河,《蛮书》称洱河,《新唐书》称西洱河。元、明亦用此名,亦称西洱海,述律杰《西洱海诗》亦称洱海,杨慎《云南山川志》:西洱海,“古叶榆河也,一名渳海,又名西洱河”。参见“西洱河(1)”。

洱海小普陀


猜你喜欢

  • 蚬壳营

    明嘉靖中建,即今广东惠阳市 (淡水镇) 西北潼湖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: 蚬壳营 “在府西北,与博罗县接界。有官军戍守”。

  • 窦家寨

    在今广西藤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道家村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西南道家圩。明、清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龙化镇

    清置,属翼城县。即今山西翼城县东三十五里隆化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龙化镇“南连绛县,北接浮山,为商旅辏集之所”。

  • 习安州

    元置,属普定路。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东旧州镇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)改为安顺州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普定县西。属普定路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改安顺州。

  • 韩城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置,属同州。治所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南二里城古村。大业初属冯翊郡。唐属同州,天祐二年 (905) 改韩原县。五代唐天成元年 (926) 复名韩城县。金贞祐三年 (1215)升为祯

  • 郜城

    在今山西祁县西南七里高城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 郜城 “在祁县西南七里。一名鹄城。今为高城村。相传晋大夫解狐所居”。

  • 阳华山

    又名华阳山。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阳华之山,其阳多金玉,其阴多青雄黄。”古山名。又称华阳山。在今陕西省洛南县东北。相传山南面多金、玉,北面多青雄黄(见《山海经·中次六经》)。

  • 中镇砦

    亦作忠镇砦。北宋置,属嘉定府。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。《宋史·宁宗纪》:南宋嘉定六年(1213),“虚恨蛮犯嘉定府之中镇砦”。即此。

  • 英武卫

    明洪武十一年 (1378) 置,属中都留守司。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北四十五里。后废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8年)置,治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北。后废。

  • 疏日冈

    在今西藏拉萨城西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5: 疏日冈 “在布达拉西七里许,乃达赖、班禅往来停骖、饮茶处,亦名经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