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浈阳峡

浈阳峡

一名皋石山。在今广东英德市南十五里。《艺文类聚》 卷6引王韶之 《始兴记》: “梁、鲜二水口下流有浈阳峡,长二十余里。山岭纡郁,丛流曲勃。” 《水经· 溱水注》: “溱水又西南,历皋口、太尉二山之间,是曰浈阳峡。两岸杰秀,壁立亏天。昔尝凿石架阁,令两岸相接,以拒徐道覆。”


即“盲仔峡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前旗

    俗称布哈公旗。即和硕特北前旗。在今青海天峻县东南。后迁今天峻县西北。

  • 庆州都督府

    唐武德六年(623)于庆州(治今甘肃庆阳县)置总管府,七年改为都督府。后屡有置废。开元四年(716)复置,督庆州和党项族侨寄庆州境内的芳池州、安定州、安化州、静边州四羁縻都督府下属四十一州。唐武德六年

  • 九峰山

   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九峰山,“峰顶九出,峭拔若华,与芙蓉、寿山亦并称三山。有岭曰长箕岭,一名长岐岭,又名桃枝岭,路出古田、罗源二县”。②即今福建南平市南九峰山。明《寰宇通

  • 太和岭

    ①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朔州鄯阳县“有太和岭”。《元史·成宗纪》:元大德四年(1300),“车驾幸上都,置西京太和岭屯田”。②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③即今俄罗斯西南部、

  • 昆明府

    南明永历元年 (1647) 大西农民军余部四将军进入云南,永历四年 (1650) 改云南府为昆明府,为大西军余部抗清斗争的中心。治所在昆海县(今云南昆明市)。

  • 乐山大佛

    亦名凌云大佛。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大佛寺左侧石崖山。唐开元元年(713)寺僧海通创建,至贞元十五年(799)剑南节度使韦皋完成。系一尊面对三江的弥勒坐佛,依山凿成。头枕山巅,足踏江流。高70.7

  • 彰武县

    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以养息牧场垦地置,属新民府。治所在横道子 (今辽宁彰武县)。民国 《彰武县志》 卷1: “以地在彰武台门外,故取名彰武县。” 民国初属奉天辽沈道,后改属洮昌道。1929年

  • 姚官屯

    即今河北沧县北十八里姚家屯乡。清乾隆《沧州志》 卷1村庄: 北路禇官屯铺有姚官屯村。

  • 程侯山

    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42忻州引 《水经注》 云: “忻水东历程侯山北,山甚层锐,其下旧有采金处,俗谓之金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40谓 “相传以程婴得名”。古山名。即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

  • 印心石

   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资江中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“印文石”条:印心石“两岸岩峙如门,此石四面独方,浮出于石门潭内,俨如一印”。道光十六年(1836), 邑人陶澍摹宣宗御书“印心石室”四字于资江南岸之西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