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浢津

浢津

一作郖津。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老城西北三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杜畿传》: 畿为河东太守,叛者绝陕津,畿 “遂诡道从郖津度”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: 门水 “北径弘农县故城东,其水侧城北流而注于河。河水于此有浢津之名。余案河之南畔夹侧,水濆有津,谓之浢津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6灵宝县: “浢津,在县 (今县东北老城) 西北三里。隋义宁元年置关,贞观元年废关置津。”


又作窦津或郖津。古黄河津渡。因黄河有浢水流入故名。在今河南省灵宝市旧灵宝西北。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(452年)北伐,魏将封礼自此南渡赴弘农。隋末置关。唐贞观初废,仍置津渡。明改名陌底渡,置巡检司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水河

    ①亦名清河。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,为永定河支流。源于门头沟西江水河村之泉,东南经齐家庄,折东经清水、斋堂,东北于青白口注入永定河。明沈榜 《宛署杂记》: 清水河 “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大台村,入浑河”。

  • 茨沟镇

    即今河南襄城县东二十里茨沟乡。明嘉靖《许州志》 卷1 《村镇》: 襄城县 “茨沟镇,在县东二十里”。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北部。面积167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老庄子,人口370。1953

  • 杨场镇

    北宋置,属什邡县。即今四川什邡县西北五十里洛水镇。在四川省丹棱县东南部。面积53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场,人口370。以驻地杨场得名。1951年为杨场乡,1958年为杨何公社,1984

  • 峨边县

    1914年改峨边厅置,属四川建昌道。治所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大堡镇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迁今县治 (沙坪镇)。1984年改设峨边彝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14年由峨边厅改置,治大堡(今四

  • 仓步水

    即今广东高明市南之高明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明县:仓步水“在城南。一名沧江,亦名沧溪。源出老香山,东流二十里有云宿水流合焉,又东二十里合文储、歌乐诸溪,又东南流,远近大小诸溪次第流入焉。至县

  • 金谷园

   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凤凰台南。西晋石崇建。石崇 《金谷诗序》: “余有别庐在河南金谷涧中,清泉、茂树、众果、竹柏、药物备具。又有水碓鱼池。”西晋元康六年(296年)筑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。石崇有《金谷

  • 秋山

    又名禾山。即今江西永新县西北秋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永新县: 秋山 “一名禾山”。

  • 穿洞遗址

    在今贵州普定县城西南八里。是一处年代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。1981和1983年进行多次发掘。出土一个完整头盖骨和下颌骨、胫骨、挠骨、牙齿等近百件,石器一万余件,骨器一千多件。发现多处火堆

  • 青苔镇

   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北九十六里青苔乡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随州西北有青苔镇。

  • 副州

    元置,属鹤庆路。治所在今云南鹤庆县境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02) 废。元置,治今云南省鹤庆县境内,属鹤庆府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