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盐州
元元贞元年 (1295) 改海盐县置,属嘉兴路。治所即今浙江海盐县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海盐县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海盐县置,即今浙江省海盐县,属嘉兴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为县。
元元贞元年 (1295) 改海盐县置,属嘉兴路。治所即今浙江海盐县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海盐县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海盐县置,即今浙江省海盐县,属嘉兴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为县。
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东麓支脉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 (443),世祖远征蠕蠕,“车驾至鹿浑谷,与贼将遇,吴提遁走,追至頞根河,击破之”。《北史》 谓 “鹿浑海之谷”。在今蒙
南朝梁置,属南安郡。治所在今福建南靖县界。隋开皇十二年(592)废入龙溪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福建省南靖县境。属南安郡。隋属泉州。开皇十二年(592年)废入龙溪县。
衢江支流。即今浙江衢县南乌溪江。源出福建浦城县东北,北经龙泉、遂昌二县入衢县,于衢州市东入衢江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 “谷水又东,定阳溪水注之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衢州府西安县:“东有定阳溪,一名东
即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。1959年东方县迁治于此。1987年改设东方黎族自治县。在海南省东方市境西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365平方千米。人口7.1万,汉族聚居。镇人民政府驻八所,人口5万。依八所
西周属地, 在今陕西商州市境内。 西周《敔簋》: “王命敔追御于上洛、 谷, 至于伊、班。”古邑名。西周时邑,在今河南省西峡县东。
在今四川小金县东十五里老营乡。为大小金川北路要隘。《清史稿·海兰察传》: 乾隆三十七年 (1772) 十二月,“进攻明郭宗,突入寨门,焚转经楼,直捣美诺”。
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新竹县置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。1949年裁入新竹县。1982年复置新竹市。在台湾省本岛西北部,西濒台湾海峡。面积49.2平方千米。人口38.4万,多为闽、粤两省移民
即阳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“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。二月,城阳、向。更名阳为河雍。” 即此。
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垂杨镇。明嘉靖《南宫县志》 卷 1: 垂杨集在 “县东南五十里”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4南宫县图: 东南有垂阳镇。在河北省南宫市东南部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
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)改向武州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向都镇东。正统十一年(1446)迁治今贵港市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)又迁贵县西北谢村镇(今来宾县南五山乡)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