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水河县

清水河县

1912年改清水河直隶厅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清水河县。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绥远道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、黄河东岸,邻接山西省。属呼和浩特市。面积2859平方千米。人口13.6万。辖2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因清水河得名。西汉置武城县,治今县址北,属定襄郡。东汉改武成县,后废。正隆三年(1158年)置宁边县,治今县西南为宁边州治。蒙古至元初废入东胜州。清乾隆元年(1736年)置清水河协理通判厅,二十五年改为理事通判厅,属归绥道。光绪十年(1884年)改为抚民通判厅。1912年厅改清水河县,县名始此,属绥远观察使公署。1914年改属绥远特别行政区(1929年改绥远省)。1949年属和林专区,1950年属包头专区(同年改为萨县专区,随属)。1952年属集宁专区。1954年属平地泉行政区;同年撤销绥远省,并入内蒙古自治区。1958年撤销平地泉行政区,并入乌兰察布盟,随属。1995年划归呼和浩特市。地处吕梁山北麓,有清水河、浑河等河流注入黄河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玉米、小麦、莜麦、谷子、糜黍、胡麻等。畜产牛、羊、猪。矿产有煤、铝土、铁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陶瓷、水泥、电力、化工、农机、造纸等。特产瓷器、大理石、党参、当归、生地等。丰准铁路和109、209国道,呼准公路经此。喇嘛湾为黄河航运段东端起点。古迹有汉代及北魏古城遗址、古长城、烽火台、古墓、圣泉寺、雷音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沅县

    秦置,为黔中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南常德市。西汉属武陵郡。东汉为武陵郡治。隋改为武陵县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 “沅水又东径临沅县南。县南临沅水,因以为名。”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南省常德市西。以南临沅水得名。

  • 句渎

    又名谷丘。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谷熟集。《左传》:桓公十二年(前700),“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”。杜注:“句渎之丘即谷丘也。”即“谷(穀)丘”。

  • 柏子山

    一名柏子塔山、九龙山。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三十里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麻城县东北有柏子山,“ 《春秋》 吴、楚陈于柏举,盖合此山及举水而名”。

  • 蒲葵关

    在今福建漳浦县西南三十里盘陀岭上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蒲葵关 “即盘陀岭,汉时南越故关也。汉元鼎五年击南越,东越王余善以兵从至揭阳,心持两端。汉破番禺,引兵还击之,破此关而入”。

  • 盛京统部

    政区名。清代谓我国东北地区为盛京统部。统辖山海关以外,内、外蒙古以东,外兴安岭 (今俄罗斯斯塔诺夫山) 以南,奉天府尹及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三将军所属地区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 改设东三省总督及奉天

  • 向城镇

    金置,属临沂县。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向城。在山东省苍山县中部偏西。面积63.19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城,人口1.2万。原为西周向国地。1950年设向城区,1958年属文峰公社。1963年

  • 南梁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

    又称南梁政府旧址。在今甘肃华池县 (柔远镇) 东六十六里四合台村寨子湾。旧址分三部分: 一在东崾岘,一在寨子湾,一在上崾岘。成犄角之势。1934年11月至1935年4月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(又称南梁政

  • 博畔镇

    唐置,属潘水县。在今广东吴川市东南大山江镇之博茂。古镇名。在今广东省吴川市南。唐属潘水县。

  • 大渡河

    古名渽水、涐水、沫水、羊山江(阳山江)、铜河、中镇水。在今四川西部,为岷江最大支流。源出川、青交界的果洛山,上源曰大金川,在丹巴县纳小金河后始称大渡河。南流经泸定、石棉、汉源、峨边,于乐山市西纳青衣江

  • 日勒县

    西汉置,属张掖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北定羌庙东十里。东汉兴平二年(195)为西郡治。《晋书·沮渠蒙逊载记》:蒙逊“遂攻秃发(傉檀)西郡太守杨统于日勒”。即此。北魏改名永宁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