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溪墟
①即今广东英德市北七十里北江东岸之清溪村。北宋置清溪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②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南清溪镇。清宣统 《东莞县志》 卷7: 东江 “又北屈东北过长山旧围,清溪墟水合上官仓水自东南来注之。上官仓水……又西南过清溪墟,注清溪墟水”。
①即今广东英德市北七十里北江东岸之清溪村。北宋置清溪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②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南清溪镇。清宣统 《东莞县志》 卷7: 东江 “又北屈东北过长山旧围,清溪墟水合上官仓水自东南来注之。上官仓水……又西南过清溪墟,注清溪墟水”。
又名中川水。在今山东长清县南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 载:“(中川)水东南出山茌县之分水岭,溪一源两分,泉流半解,亦谓之分流交。半水南出太山入汶:半水出山茌县西北流,径东太原郡南,郡治山茌,西北与宾溪水合。
即今山东苍山县治卞庄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沂州:“卞庄在州西南,东泇水所经也。”
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。清光绪《畿辅通志》卷68《关隘二》:了丝坡汛“在县西四十五里。旧设把总驻守”。
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 怒勒峰 “在寻甸州东乞曲里。《州志》: 中有海,饶渔利,界连沾益州,乾夷居之。有六寨,曰沙必郎、曰折珰、曰则千、曰按羊、曰怒勒、曰纳龟”。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大同县(今山西大同市)。建文四年(1402)废,永乐元年(1403)复置,七年(1409)徒治定边卫城(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四十五里右玉城镇)。清顺治七年
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30建安军永贞县:“(唐)广陵监、丹阳监并置在县郭,每岁盐铁使铸钱一万一千余贯。”并称“铜山及小铜山并在县西北八十里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小铜山“在扬子县
即今浙江磐安县东南二十六里大盘乡驻地学田村。1939年至1949年为磐安县治。
即今四川威远县之新场河、威远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85威远县: 独孤水 “自陵州始建县界流入,又南流过公井县界,出泸州富义县界”。
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苗民司: “金树砦在司前,旧为戍守处。”
北魏孝昌中析南修武县置,属汲郡。治所在清阳城(今河南辉县市西南)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昌中析南修武县置,治清阳城(今河南修武县东北)。属汲郡。北齐废入修武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