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温宿县

温宿县

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置,属温宿府。治所即今新疆温宿县。以古温宿国为名。民国初属新疆阿克苏道。1930年属阿克苏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、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。属阿克苏地区。面积1.5万平方千米。人口22.1万。辖2镇、8乡和12农林牧场。县人民政府驻温宿镇。秦、汉为温宿国、姑墨国的一部分。西汉神爵二年(前60年)隶属汉朝版图。唐称为跋禄迦、亟墨、拔换。《拉施德史》中的“阿克苏”即温宿地域。清康熙十七年(1678年)蒙古准噶尔部深入天山南部,阿克苏受其控制。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设阿克苏办事大臣,驻地为今温宿县城镇。光绪十年(1884年)设温宿直隶州,属阿克苏道。后在温宿城东南15千米择地修建新城,道、州署移驻新城,称新城(今阿克苏市)为阿克苏。二十八年,温宿直隶州升为温宿府,撤老城巡检司,增设温宿县,是为建县之始。清末属阿克苏道,1924年废道直属新疆省。1949年属阿克苏专区。1958年撤销,并入阿克苏县。1962年复置,仍属阿克苏专区。1970年属阿克苏地区。境内多高山,主要河流有库木艾日克河、喀拉尤勒滚河、科克亚河、台兰河等。主产棉花、稻、小麦,为新疆商品粮及绒山羊基地县之一。特产香米、黑米、薄皮核桃。矿产有煤、铁、磷、石膏、盐、石墨、黏土、铝土、锌、砷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建材、电力、盐化、水泥、制药、纺织、建筑、运输、啤酒等。314国道横贯县境。名胜古迹有天山神木园、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和喀拉尤勒滚遗址、博孜墩岩画、古墓群、托乎拉克店石窟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递铺镇

    即今浙江安吉县治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同治《安吉县志》 卷2: “独松关为南宋驿传要路,铺基尚存,递铺之名盖由此始。” 1958年安吉县治由梅溪镇迁此。在浙江省安吉县东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44.6平方

  • 大震关

    北周天和元年(566)置(《舆地纪胜》称西汉置),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小陇山。本名陇关,后改大震关。《元和志》卷2陇州汧源县:大震关“汉武至此遇雷震,因名”。唐大中六年(852)陇州防御史薛逵徙今陕西陇

  • 新墟镇

    清置,属同安县。即今福建同安县东新圩镇。

  • 八儿真

    亦作巴耳赤邗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东南奇伊利一带。《元史·太祖本纪》:十六年(1223),“皇子术赤攻养吉干、八儿真等城,并下之”。

  • 纳呼

    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北西盐池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4辟展:纳呼“四围皆山,滨湖之地司驻牧。其西谷口狭而深,为辟展东境关隘”。清光绪年间置西盐池驿于此。

  • 富屯溪

    闽江中源。在今福建省西北部。源出武夷山,东南流经邵武、顺昌等市县,至沙溪口汇沙溪,在南平市和建溪汇合为闽江。长255公里。河床比降大,水急滩多,有 “一滩高一丈,邵武在天上” 的谚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

  • 火烧关

    在今甘肃文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阶州二》:火烧关“在文县北二十里。两山壁立,中通一径”。光绪《甘肃新通志》卷9:“相传元阔端自成都入文,破城北去,以火攻此关故名。”

  • 羊平县

    亦作洋平县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置,属桂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、龙江下游及红水河下游一带。南朝宋改为阳平县。

  • 南石窟寺

    俗称东方洞。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十五里泾河北岸。北魏永平三年 (510) 泾川刺史奚康生创建。现存洞窟五个,保存较好的有北魏建造的第1窟和唐代开凿的第5窟。第1窟高11米,宽18米,深13米。窟内大佛高6

  • 黄龙江

    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之晋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南安县: 黄龙江 “在城 (旧县城即今丰州镇)南。亦曰黄龙溪。源自永春、安溪二县,汇诸溪之水,一东南流,一东流,同达于县西双溪口,并流而东,至九日山下为金溪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