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湘州

湘州

①西晋永嘉元年 (307) 分荆、广两州置。治所在临湘县 (今湖南长沙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14潭州引郭仲产 《湘州记》 云: “以西临湘水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湖南湘、资二水流域及湖北陆水流域。东晋咸和三年 (328) 废。义熙八年 (412) 复置,十二年(416) 又废。南朝宋永初三年 (422) 复置,陆水流域割属郢州,增辖今广西东北部湘江上游、漓江和贺江流域以及广东北部北江流域大部。元嘉八年 (431)废。孝建初复置。梁、陈时南部地区分置衡 (治今广东英德县西北)、东衡 (治今广东韶关市南)、桂 (治今广西桂林市) 等州,辖境缩小。隋开皇九年 (589)改为潭州。

②南朝梁置,治所在大活关城 (今湖北大悟县东北)。北齐改置北江州。


(1)西晋永嘉元年(307年)分荆、广两州置,治临湘县(今湖南长沙市)。以州治“西临湘水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湘、资两水流域和湖北省陆水流域。东晋以后屡有废置,辖境亦有增减。南朝宋、齐时陆水流域割属郢州,增辖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江上游、漓江和贺江流域以及广东省北部北江流域大部。梁、陈时南部地区分置衡(治今广东英德市西北)、东衡(治今广东韶关市南)、桂(治今广西桂林市)等州,辖境缩小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潭州。东晋、南朝时为上流重镇。《晋书·宗室·谯王水传》:“湘州南楚险固,在上流之要,控三州(指荆、交、广三州)之会,是用武之国也。”(2)南朝梁武帝置,治新城县(今大悟县东南新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大悟县和武汉市黄陂区地。北齐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许湾镇

    即今江西金溪县西六十里浒湾镇。清乾隆三十二年(1767)移县丞驻此。古镇名。即今江西省金溪县西浒湾镇。清属金溪县。

  • 沈阳故宫

    清入关前皇宫,在今辽宁沈阳市内。建于后金天命十年(1625),至崇德元年(1636)基本建成。分三部分:东路大政殿,左右列十署(俗称十王亭),为太宗听政与诸王议政之所;中路为大内宫阙,有崇政殿、凤凰楼

  • 赤水汛

    在今广东吴川市(梅菉镇)南。清属茂名县,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北舆县

    西汉置,属云中郡。为中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旧城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武泉水“南流又西屈,径北舆县故城南,……又西南入芒干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归化城土默特》 谓北舆故城在“今归化城西界

  • 荡昌县

    ①东汉置,属九真郡。治所在今越南中部义安省境。后废。《旧唐书· 地理志》 驩州九德县: “后汉遣马援讨林邑蛮,援自交趾循海隅,开侧道以避海,从荡昌县南至九真郡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: 演州 “

  • 天阶山

    在今福建将乐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0南剑州将乐县:天阶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《建安记》云,山下有宝华洞,即赤松子采药之所。洞中有泉,有石燕、石蝙蝠、石室、石柱、石臼、石井。俗云,其井南通沙县溪,复有乳泉

  • 赤石驿

    南宋绍兴中置,属崇安县。即今福建武夷山市南赤石街。1942年6月“皖南事变”时闻名中外的“赤石暴动”即此。

  • 乾溪

    ①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北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 “石渠之水,则自离堆别而东,与上下马骑乾溪合,凡为堰九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灌县: 乾溪“在县东北。湔江所经也。……又东北至彭县界,会于王村河”。②在今

  • 徐公桥镇

    亦作徐公浦镇。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四十里徐公桥镇村。北宋郏亶谓古人治水每五里、七里为一纵浦,徐公浦即其一。镇在徐公浦西岸,因河得名。

  • 窟胡郡

    北周置,属石州。治所在窟胡县 (今山西中阳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阳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置,治窟胡县(今山西中阳县西北)。属石州,领一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阳县一带。隋开皇初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