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奴阜
亦作胡奴坂。在今甘肃天水市西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40: 前秦太初二年 (387),苻登攻姚秦将姚硕德于秦州。“苌自往救之,十月姚苌战于胡奴坂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
亦作胡奴坂。在今甘肃天水市西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40: 前秦太初二年 (387),苻登攻姚秦将姚硕德于秦州。“苌自往救之,十月姚苌战于胡奴坂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
在今浙江江山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江山县:白跶寨在“县东八十里”。
明万历二十七年(1599)置,为长城重要关堡之一。即今甘肃景泰县北红水乡。清属皋兰县,设县丞驻此。
在今江西德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德安县:东佳山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上有白石岩,其下为紫岩,中有泉石潭洞,深窈奇胜,凡数十里”。
一名溳山。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一百二十里,接钟祥市及京山县界。《水经·溳水注》:溳水出大洪山,“山在随郡之西南、竟陵之东北,盘基所跨,广圆一百余里,峰曰悬钩,处平原众阜之中,为诸岭之秀。山下有石门,夹鄣
在今福建福州市北郊屏山南麓。北宋乾德二年(964),吴越国王钱氏尚割据福州,其臣下鲍脩让为郡守,在此建寺。初名越山吉祥禅寺。明正统间改名华林寺。原有殿、法堂、环峰亭、绝学寮等,均废毁,现仅存大雄宝殿,
一作一把旦站。清置,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北二十五里伊丹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尼什哈站”条下:“苏斡延站即双杨站,又西南六十里至伊巴丹站,即驿马站。”
在今江苏镇江市西。《寰宇记》卷89丹徒县:西浦,“《南徐州记》云:京口旧名项口。《异苑》云:交州阮郎,晋永和中出都至西浦泊舟”。《宋书·五行志四》:东晋太元十七年(392),“京口西浦,亦涛入杀人”。
唐长安二年 (702) 置,治所在北庭都护府 (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)。三年(703) 改为翰海军。唐长安二年(702年)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。属北庭都护府。次年改瀚
即今西藏那曲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载: “卫地东北与青海诸部接界处。哈剌乌苏,设一堪布剌嘛; 木鲁乌苏设一蒙古寨桑,以供应往来使者马匹、响导及文移邮递之处。” 蒙古语 “哈喇” 意为黑,“乌苏” 意为
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顶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玉女池“在府北泰山顶。水味甘冽,四时不涸。 一名圣母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