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泉井
一名玉井。在今云南大理市东,凤仪镇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引元杨庭《记》:“世祖南征驻跸于此,军士渴甚,世祖祷祖,以剑插地,清流涌出,因建亭于其上。”
一名玉井。在今云南大理市东,凤仪镇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引元杨庭《记》:“世祖南征驻跸于此,军士渴甚,世祖祷祖,以剑插地,清流涌出,因建亭于其上。”
在今广东英德市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英德县: 跌牛石营 “ 《志》 云,县境旧有金皂口、虎尾径、鱼梁埠、燕石、麻埠、丹竹径六处戍兵。嘉靖三十四年,议以跌牛石为适中地,因置营于此。增设官兵,倚为
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区三庙街西。始建于辽清宁八年(1062)。金熙宗时改为驸马宫。明景泰二年(1451)重建,复名竹林寺。②东晋大兴四年(321)建,即今江苏镇江市南郊磨笄山下鹤林寺。《宋书·戴顒传》:元
明置,属石泉县。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坝底羌族藏族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石泉县:坝底堡在“县(旧治)西北四十里,与茂州接界,成化以后为戍守要地。其地东抵通宁堡,西连白草番,南抵石泉,北通青片,由坝底而南十
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圣母泉“在黄县东南三里。《县志》: 自石窦涌出,甘洁异常,大旱不减, 居民获灌溉之利”。
即今天津市静海县西十四里王口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大城县:东北有王口镇,有外委、县丞驻此。(1)在天津市静海县西部、子牙河西岸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瓦头,人口3210。明初
即今新疆乌什县西南巴什阿克玛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3乌什:巴什雅哈吗卡伦“东至乌什城九十里,西通布鲁特胡什齐部落”。
①在今浙江龙游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衢州龙丘县“有岑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龙游县:岑山“在县南十五里。自金华望之,正当其面,因名婺女照台山,俗呼笔架山”。②一名潭溪山。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八
又名大洪山。在今安徽祁门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大共山“在祁门县北五十里,与石埭县接界。大共之水出焉。亦作大洪山”。
即今四川荣县东南六十里成佳镇。《清史稿· 曾望颜传》: 咸丰十年 (1860),李永和义军据贡井,“总兵虎松林自程家场进攻贡井”。即此。
①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南三十余里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泽州神山县: “神山在西南。” 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2引 《元一统志》: 神山 “在惠州西南十三里。东西长十里,南北广八里”。②即翁公山。在今内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