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岩县
辽置,为岩州治。治所在白岩城(今辽宁灯塔县东南西大窑镇南、太子河北岸官屯附近)。后废。
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辽阳市东北燕州城。为岩州治。金初改名石城县。
辽置,为岩州治。治所在白岩城(今辽宁灯塔县东南西大窑镇南、太子河北岸官屯附近)。后废。
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辽阳市东北燕州城。为岩州治。金初改名石城县。
唐南诏改会川县置,在今四川会理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蒙氏改会川为会同逻,立五睑。”
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长江边。《晋书·王濬传》: 太康元年 (280) 伐吴,沿长江而下,“克荆门、夷道二城”。即此。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长江边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,王濬伐吴,“克荆门
①本名黄鹄山,俗名鸿鹤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南三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89润州丹徒县: 黄鹤山,“宋高祖丹徒人,潜龙时,常游竹林寺,每息于此山,常有黄鹤飞舞,轩名黄鹤山,后改竹林寺为鹤林寺”。②一名黄鹄山。即
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北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:“晚次通川甸,即应昌东二海子间。上登山遥望,指海边石山曰:‘此即三石山也’。”
即赫斤部或赫金部,又称赫哲部。清初分布于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。清吴桭臣 《宁古塔纪略》: “时逻车国人造反,到乌龙江黑斤诸处抢貂皮,锋甚锐。”
即今河北广宗县北四十里董里集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广宗县图: 北有董里集。
即今山东即墨市西北长直镇。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卷2《市廛》有长直。
在今陕西志丹县西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保安县 “九吾山” 条下: 候雨山 “旁有石室,天将雨,则此山烟雾四塞,人以为候”。
即龟兹国。都城在伊逻卢城 (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)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: 屈支国 “东西千余里,南北六百余里。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”。即“龟兹国”。
闽江中源。在今福建省西北部。源出武夷山,东南流经邵武、顺昌等市县,至沙溪口汇沙溪,在南平市和建溪汇合为闽江。长255公里。河床比降大,水急滩多,有 “一滩高一丈,邵武在天上” 的谚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