皋兰戍
在今甘肃康县东北三十六里大兰峪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 (442) 五月,裴方明等“攻武兴、下辨、白水皆取之。杨难当遣建节将符弘祖守皋兰。萧子显曰: 武兴西北有皋兰戍,去仇池二百里”。唐景福元年 (892) 阶州徙治于此。
在今甘肃省康县东北大南峪。唐景福元年(892年)阶州移治于此。南北朝时杨难当据守此地。
在今甘肃康县东北三十六里大兰峪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 (442) 五月,裴方明等“攻武兴、下辨、白水皆取之。杨难当遣建节将符弘祖守皋兰。萧子显曰: 武兴西北有皋兰戍,去仇池二百里”。唐景福元年 (892) 阶州徙治于此。
在今甘肃省康县东北大南峪。唐景福元年(892年)阶州移治于此。南北朝时杨难当据守此地。
即今山西阳曲县西北北小店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当即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新城乡昆都仑河谷南口东前口子村古城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五原郡稒阳县:“北出石门障,得光禄城, 又西北得支就城,又西北得头曼城,又西北得虖河城,又西得宿虏城。”西汉筑,在今内蒙古自
在今广东梅县北城东镇东南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嘉应州图: 州东北有曹塘。
1927年置,属云南普洱道。治所即今云南勐海县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及设治局土名译音〉案卷》:“其县治驻地原名勐海,因勐海之西旧有佛山,故去其土名勐字,而更以佛字,名佛海。似已脱
亦作明通县。南宋绍兴中改通明院置,属达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城口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明通镇。一说在今万源市东南一百二十里旧院镇。元至元二十二年 (1285) 废。古县名。南宋时升通明院置,治今四川省万源市东南旧
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(979) 置,治所在剑浦县 (今福建南平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00南剑州: 本剑州,“以西 (利州路) 有剑州,此故名为南剑州”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、三明、将乐、顺昌、沙县、尤溪、
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顺德县: 黄涌头营 “亦在县南。四面环海,设兵戍守。所辖有仰舡冈、三沥沙等哨,接新会县界”。
即今陕西府谷县城。五代梁乾化二年(912) 府谷县迁治于此。
亦名黄花松甸子。即今吉林蛟河市东南黄松甸镇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5敦化县《屯镇》:西北 “一百三十里黄花松甸子屯”。吉林至敦化铁路经此,并设黄松甸站。
亦名霸陵原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灞河与浐河之间,东西宽约十三里,南连秦岭,北达灞、浐交汇处,长四十余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新丰县注引《三秦记》曰:“县西有白鹿原,周平王时白鹿出。”宋程大昌《雍录》卷7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