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龙山

石龙山

①在今安徽青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青阳县:石龙山“在县东四十五里,蜿蜒如龙”。

②在今浙江庆元县治松源镇西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庆元县:石龙山在“县治西。蜿蜒如龙”。

③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九十里,接武夷山市界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石龙山“三峰鼎峙,中一峰曰鹅儿峰,旁有池广袤数丈”。

④在今江西南丰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5建昌军:石龙山“在南丰县西百二十里。前山如游龙缭绕数百丈, 乡人呼石龙山”。

⑤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注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永阳县北有石龙山。”《水经·涢水注》:“隋水出隋郡永阳县东石龙山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7应山县:石龙山在“县东北二十五里。有石盘回屈曲若龙形”。

⑥在今湖南湘潭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3长沙府:石龙峰“山顶有石, 昂如龙首。宋廖宋民讲学其下”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 作“石龙山”。

⑦在今云南宣威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石龙山“在宣威州东七里。黔、蜀之交,险阻四塞,其西麓有石如龙。明万历末,土官安边与乌撒构兵,据险设营于此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零山县

    北魏永安中置,属定戎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孝义市境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北魏永安年间置,治今山西省孝义市西,属定戎郡。北齐时废。

  • 南谷 (穀) 镇

   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旧县乡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 “以在谷城之南,故名。” 北宋开宝中尝为东阿县治。

  • 邬泽

    即邬城泊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。见“昭余祁”。

  • 佛儿峪山

    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南十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佛儿峪山,“其西曰栖峰,北曰芝麻岭”。

  • 三萼山

    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大目洋中之三岳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庆元府:三萼山“在象山县南海中六十里。其山有三峰,春时三峰之上杂花开发,绮丽可观,因以为名”。古岛名。又称三仙岛。即今浙江省象山县东南海中三岳山。

  • 须江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分信安县置,属衢州。治所即今浙江江山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6: “县南有须江溪,因以为名。” 武德八年 (625) 省。永昌元年(689) 复置。五代唐长兴二年 (931) 吴越

  • 弇口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西金水河入长江口金口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陈永定元年 (557),“王琳至弇口,……琳据东岸,安都据西岸,相持数日,乃合战,安都等大败”。胡三省注: “弇口,弇水入江之口,正对北岸

  • 严家桥镇

    ①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西南严桥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上海县东南有“严家桥”。②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五十二里严家桥村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匮县:“严家桥镇在城东北五十里。”

  • 悬鼓山

    一名庸城山。在今湖北竹山县西五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竹山县: “有悬鼓山。”

  • 西乐城

    在今陕西勉县西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建兴七年(229),“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,筑汉、乐二城”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》卷2汉中志城固县:“蜀时以沔阳为汉城,城固为乐城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