秺城
即垞城。在今江苏铜山县北。《魏书·显祖献文帝纪》: 天安元年 (466),诏尉元救彭城,“尉元军次于秺”。即此。
即垞城。在今江苏铜山县北。《魏书·显祖献文帝纪》: 天安元年 (466),诏尉元救彭城,“尉元军次于秺”。即此。
又名草皮街。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北五十里振太乡(太和街)。民国时设县佐。傣语“太”为棉花,“和”为箐,意即箐边种过棉花。集镇名。(1)在云南省施甸县北部偏东、兰薄山西麓、小石桥水库南岸
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浮山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桐城县: 浮山寨 “明初,徐达攻安庆,自无为州登陆,夜至浮山寨,击败敌兵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桐城市东浮山下。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,朱元璋部将徐达攻安
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千户村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千户庄堡“驻西宁县,距府城一百里。有把总防守”。
在今四川盐亭县西南。《晋书·毛璩传》:东晋末益州刺史毛璩东讨桓振于江陵,会参军谯纵作乱,“璩时在略城,去成都四百里,遣参军王琼讨反者,相距于广汉”。
或作布尔都庙。即今内蒙古正镶白旗西北布日都苏木。1946年察哈尔左翼正白旗(1949年正名为正白旗)迁驻于此。1950年为正白镶白联合旗驻地。“布日根”,蒙古语意为绿洲淀。1956年正白镶白联合旗改称
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太平门外。太平天国时期在此修筑地保城,为保卫天京的重要军事要塞。据清军江南大营的统领向荣在其奏稿中称:南京“地高池深,坚固异常,……但紫金山龙脖子一隅有旱路可通”。
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清丰县北。《诗经·邶风·泉水》:“出宿于干,饮饯于言。”朱右曾《诗地理征》以为今清丰县北十里有聂城。即其地。
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平越府杨义司:杉木箐山在“司西五十里。峰峦高峻,苗倚为险。《滇记》:由杉木箐出水西之卧遮龙场,约五十里。又西有撒以河、乌西桥、六归河。皆水西境内之大道也”。
清雍正十一年(1733)改思明州置,属太平府。治所即今广西宁明县。1912年改为宁明县。清雍正十年(1732年)以思明州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明江。属太平府。乾隆元年(1736年)移治今宁明
在今安徽全椒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8滁州:北独山“在全椒县西六十里。崒然特起,不与众山相接。上有汉高祖庙及古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