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广西藤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藤县:白藤岭在“县西南百里。峻拔侵云,路通容县。多产白藤,县以此名”。
①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(鹤溪镇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景宁县:印山“在县治北,本名桂山,有石方正如印,因改今名”。②在今广西隆安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太平府:印山“在都结州治(今都结乡)南。以形似名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琼州置,治所在琼山县 (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旧州镇)。乾元元年(758) 复改琼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琼州置,治琼山县(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口、
一名官山。在今湖南临武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4衡州府: 韩张山 “在临武县学后。唐韩愈、张署同时迁谪,韩令阳山,张令临武。及北还,会宿于此。故名”。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姚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姚安县旧城东北十五里。天宝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。治今云南省姚安县东,属姚州。天宝以后地入南诏。
即今广东高明市 (高明镇) 西南杨梅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高明县: 清泰水在 “县(治今明城镇) 东南十五里。源出皂幕山,东流三十里合黄沙、罗汉诸水,又北流十余里合仓步水。旧以此名县。一名狮
西汉初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阳平河入黄河处西岸。建元元年 (前140) 改为湖县。
海南岛八所(今海南省东方县)经北黎至石碌(今昌江县)。长53公里。 日人于1941—1942年修筑。1946年被毁。海南西环铁路南段的旧称。
即今江西万安县北百嘉乡。清时设汛。
①西晋太康二年 (281) 改毗陵典农校尉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丹徒县 (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丹徒镇)。后徙治毗陵县 (今江苏常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、常州、无锡、江阴、武进、丹阳等市县地。永嘉五年 (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