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花桥镇

花桥镇

①清置,属临海县。即今浙江三门县东南四十八里花桥镇。有县丞驻此。

②即今江西星子县西南华林乡。桥跨蓼花池水上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4:南康府星子县有花桥。

③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花桥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1广信府铅山县:“县西南路由西门出六十里之湖坊,迤南行十五里至黄基林,又五里至花桥。”


(1)在江苏省昆山市东部、吴淞江北岸,东南与上海市为邻。面积50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花家桥,人口 3700。因桥得名。1949年为花溪乡,属菉葭区。1956年以驻地名改花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。1986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生猪、禽蛋、淡水鱼、食用菌等。有机械、电子、化工、服装等厂。京沪铁路、沪宁高速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赵家桥等。(2)在浙江省三门县南部,南邻临海市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花桥,人口 2300。原名城门。元至大元年(1308年)花桥建成,以桥改名。1949年为城关乡,1961年改称花桥公社,1983年复为乡,1985年易乡置镇。产稻、柑橘、茶叶、棉花、竹木、对虾等。有五金、皮革、服装、工艺品、草编等厂。为县南部边境商贸重地。有公路通县城。清同治四年(1865年)临海县丞署驻此。古迹有菉漪堂。(3)在安徽省芜湖县东部。面积44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朱桥,人口220。镇以境内一座刻有花纹的拱形古桥而得名。原属宣城县。1952年置花桥乡,1958年属先进公社,1961年析置花桥公社,划归芜湖县。1984年复置花桥乡,1999年改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甘薯、花生等。有水产养殖业及窑厂、精米厂、淀汾厂、油厂、粮站等。交通以公路、水运为主。(4)在江西省德兴市中部、洎水两岸。面积140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詹村,人口640。传项氏妇以绩麻、纺纱、绣花所得,购花砖建桥于小溪上,故名花桥。1950年设花桥等乡,1958年设红旗公社,1959年改名花桥,1984年改设詹村乡,1991年改设花桥镇。产稻、大豆、玉米、芝麻、甘薯等,盛产竹木、香菇、白木耳、茶叶。江西大茅山综合垦殖场设此。有金、铜、硫黄等矿及硫酸钴、制药、活性炭、纺织器材、罐头、服装等厂。有公路西接上乐公路。名胜有僧尼峰、玉兔峰等。(5)在湖北省武穴市东部。面积141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花桥街,人口 2240。以街中跨溪小桥得名。1949年属广济县第三区。1958年为花桥公社,1987年改置花桥镇。2000年郑公塔镇并入。地处仙人坝水库下游。主产稻、棉花、油料作物,盛产柑橘、淡水鱼、甲鱼。有轻工、机械、五金、砖瓦、珍珠、碾米等厂。为全国最大的小五金产品生产基地。京九铁路、沪蓉高速公路、石松公路经此。(6)在湖南省衡南县东部。面积233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花桥,人口 6500。镇内原有石拱桥,桥栏上雕有禽兽、花卉,人称花桥。镇因桥得名。1949年属衡阳县第九区,1952年属衡南县第五区。1956年设花桥乡,1958年为金竹公社,后更名花桥公社。1984年置镇。1995年接观乡、金竹林业乡并入。主产稻,并产茶叶、蜜橘、油茶、杉木、南竹。县萤石矿和省属川口铜矿驻此。有建筑、建材、造纸、竹木加工等厂。有圩场。有公路通衡阳市区。(7)在湖南省东安县北部。面积41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花桥,人口 1600。昔以镇街上方有一水井,井内生长一块有花纹,形似拱桥的岩石,得名花桥。1956年为花桥乡。1959年为星火公社,1961年为花桥公社。1984年复乡,1995年置镇。主产稻、烤烟、大豆、辣椒。有农机修配、藤椅等厂及园艺场。有公路通县城,与邵永公路相接。(8)在湖南省中方县东北部、辰水支流龙门溪西岸。面积111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花桥,人口 2300。溪上有亭子桥名花桥,镇因得名。1942年怀化置县设花桥乡,1958年为花桥公社。1984年置镇。1997年属中方县。主产稻,并产柑橘、油茶、油菜籽、茶叶等。有农副产品加工厂、煤矿。有圩场。湘黔铁路和怀桃公路经此。有公路通市区。(9)在重庆永川市北部。面积25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永玻村双河口,人口 4000。清末年建场,因建场时“云遮太阳”得名云阴场。民国初年改云龙乡。1982年地名普查,因与“云农乡”同音,据当地传奇故事《花石桥》更名为花桥乡。1999年建镇。产稻、玉米、甘薯、大豆、蚕茧、水果。有采矿、玻璃制品、铸造等厂矿。有公路通永川至大足、铜梁、合川、南充等地。名胜古迹有明墓石棺群、三清洞、千古奇石坛子石和香南树群。(10)在重庆市忠县西部。面积49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花桥寺,人口 1500。清宣统三年(1911年)设乡,以境内花桥寺得名。1941年增设显周乡。1956年省显周乡。1958年为花桥公社,1961年增设显周公社。1984年复乡。1992年显周、花桥两乡合并置花桥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油菜籽、蚕茧、烟叶、花生、柑橘、辣椒等。有砂砖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拔精公路经此。(11)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西北部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花桥,人口 3840。为组合地名,据《广安县志》:“场内十字街古生石桥,距花山寺十五步”,故称。1949年为花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置花桥镇。1992年月峰乡并入。产蚕茧、油菜籽、黄麻、烟叶等。为县“米粮仓”之一。特产手编竹席。有印刷、酿酒、粮油加工等厂。川鄂公路经此。(12)在四川省新津县东北部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花桥,人口 1850。以驻地得名。明末始建,清乾隆年间扩建。1950年为花桥乡,1958年为花桥公社,1982年复乡,1987年改设镇。特产竹椅。有食品、纸箱、冷轧、鱼粉、猪鬃、水泥预制件、砂砖等厂。川藏公路经此。(13)在贵州省石阡县中部偏东。面积92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花桥街,人口 2970。因花桥村东小石桥刻有花鸟等图案,故名。1932年置花桥镇,1942年改为乡。1958年建公社,1984年复置乡,1992年建镇。乌江支流花桥河流经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烤烟、甘薯等。矿产有煤、黑滑石。为县内重要农贸集市。久铜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查渎

    又名查浦、柤渎、柤塘。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静传》: “是时太守王朗拒(孙) 策于固陵,策数度水战,不能克。静说策曰:‘朗负阻城守,难可卒拔。查渎南去此数十里,而道之要径也’ ……便分

  • 七汇镇

   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十里七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青浦县东北有“七汇”。

  • 向贰县

    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向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烂泥铺

   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武昌县: “烂泥铺在县西。正德中,‘贼’ 刘六等聚乱处。”

  • 笙渎

    即生窦。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菏泽市北二十里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 “杀子纠于笙渎。” 《集解》: “贾逵曰: 鲁地句渎也。”

  • 罗活寨

   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境或附近地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崖州: 罗活寨 “在州东北。其地膏腴,黎‘贼’ 常据此,曰罗活峒。嘉靖二十八年黎叛,议者谓当于罗活等处建立州县,设耕屯,且由罗活历斩开路以达安定,使道

  • 齐郡

    ①西汉改临淄郡置(旧说秦即称齐郡),治所在临淄县(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、青州、临朐、广饶等市县地。旋改为齐国。元封元年(前110)复为郡。东汉改为国。东晋时又改为郡。北魏时移治

  • 麻大泊

    在今山东桓台县北,接博兴、高青二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新城县 “鱼龙湾” 条下: “又有麻大泊,在县东北五十里,为钟水之区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二》: 麻大泊 “俗名官湖,又名锦秋湖。周五六十里

  • 陆浑戎

    一名阴戎。春秋允氏戎别部。在今河南栾川、嵩县、伊川三县境。后为晋国所灭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二年(前638)秋,“秦、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”。杜注:“允氏之戎居陆浑,在秦、晋西北,二国诱而徙之伊川,遂从戎

  • 白沙铺

    ①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南四十里白沙乡。清光绪《咸宁县志》卷2 《铺舍》:白沙铺“南往通山路”。②即今湖北孝昌县西南白沙镇。清光绪《孝感县志》卷2:“白沙铺,在花园西南三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