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庵石刻
在今福建晋江市南罗山乡苏内村北。草庵依崖而筑,原为草构,元代时改为石筑仿木建筑结构。庵面宽三间,单檐歇山顶。庵内崖壁上圆拱形佛龛,内雕摩尼光佛一躯,像高1.5米,宽0.8米。其背光雕出光焰四射的纹样,世称 “摩尼光佛”,为我国仅存的完整摩尼教遗址。
在今福建晋江市南罗山乡苏内村北。草庵依崖而筑,原为草构,元代时改为石筑仿木建筑结构。庵面宽三间,单檐歇山顶。庵内崖壁上圆拱形佛龛,内雕摩尼光佛一躯,像高1.5米,宽0.8米。其背光雕出光焰四射的纹样,世称 “摩尼光佛”,为我国仅存的完整摩尼教遗址。
在今湖北监利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监利县: 柳港口在 “县东三十五里。其相近者曰上洪口。……皆滨荆江,与柳家港相通”。
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起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巨鹿县西南。武德四年(621)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巨鹿县:白起城“在县西南。旧传白起攻赵,尝筑城于此”。
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三十里二将川。北宋康定元年(1040),范仲淹与韩琦戍边抗御西夏时筑。今存古城遗址。
明成化二年(1466)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九十里蒙江东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梧州府:五屯屯田千户所“其地旧名古赠,当大藤峡、风门、拂子‘贼’僮巢穴之冲,守御最切。《边略》:五屯旧为僮
①即今四川青川县西北与甘肃文县分界之摩天岭。《清一统志 ·龙安府》: 清川故城 “北通青塘岭达阶、文,秦蜀襟要也”。历为甘入蜀要道之一。三国魏邓艾灭蜀大军经此。《宋史·高定子传》: 元兵下兴元,小校张
即荡石。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里八濛山一带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刘先主志》:建安二十年(215),“(张)郃数犯掠巴界,先主令张飞等进军宕渠之蒙头拒郃,相持五十余日。飞从他道邀郃战于阳石,遂大破郃军,郃失
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二十五里马嵬镇。《新唐书·明皇纪》:天宝十五载(756),帝幸蜀,“次马嵬……赐贵妃杨氏死”。即此。郑畋有《马嵬坡》诗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马嵬坡下泥土中,不见玉颜空死处。”皆指此。在
北宋置,属蒙城县。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三里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 蒙馆镇 “即古蒙县”。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广东台山市南广海镇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74)置营, 属阳江镇。设游击防守。乾隆元年(1736)设巡检,嘉庆二十二年(1817)改置主簿。明洪武二十七
即今河北文安县南二十五里孙氏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文安县图:南有孙氏镇。在河北省文安县南部。面积140平方千米。人口5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孙氏,人口 3670。传因孙氏娘娘死后葬此得名。19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