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城
在今湖北孝昌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7德安府: 董城,“ 《旧经》云: 志阳县城本名董城。因孝子董黯得名”。《晋书·朱伺传》: 建兴中,朱伺潜军袭破陈声,“声东走,保董城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北孝昌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7德安府: 董城,“ 《旧经》云: 志阳县城本名董城。因孝子董黯得名”。《晋书·朱伺传》: 建兴中,朱伺潜军袭破陈声,“声东走,保董城”。即此。
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浮梁县析,治景德镇 (今江西景德镇市)。在江西省东北部,北邻安徽省。面积5248平方千米(市辖区423平方千米)。人口148.2万(市辖区42.1万)。辖珠山、昌江二区和浮梁县,
南宋建炎中于寿岭上筑,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南一百二十里筹岭。元置巡司于此。明于岭下置筹岭镇。
1914年由陕南道改置,属陕西省。治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略阳、凤县、太白、佛坪、宁陕、镇安、山阳、商南以南地区。1928年废。1914年6月由陕南道改名,治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属
明置,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均州:均阳水驿“在州城南”。
①北魏置,属长城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。隋废。②唐景龙三年(709)改兴宁县置,属盐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南白池村古城北大池附近。《元和志》卷4:白池县“以地近白池,因以为名”。天宝元年(7
①辽太祖改密云县置,为祺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康平县东南三十五里小塔子。元废。②明永乐初改西无棣县置,属沧州。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旧庆云。清属天津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
清雍正七年(1729)置,属直隶省。治所即今河北平泉县。乾隆四十三年(1778)改置平泉州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置。治今河北省平泉县。直属直隶省。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降为平泉州。
亦称桑伊寺、萨木秧寺。即今西藏扎囊县东北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寺。建于唐大历十四年(779),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。
亦作乌海。即今青海玛多县东北的托索湖(冬给诺纳湖)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河源郡: “有七乌海。”一说即今玛多县东北与兴海县交界处之苦海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观九年(635),侯君集等讨吐谷浑“追及伏允于乌
亦名葛仙山、葛家山。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73九陇县: 葛璝山 “在县北四十八里。《周地图记》 云: 上有葛永璝祠。永璝学道于此山”。《新唐书· 王勃传》: “客剑南。尝登葛璝山旷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