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山
①在今江西高安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筠州高安县: 谢山 “在县北一百里,谢仙君上升之处。奇峰怪石,丹灶履迹犹在。上有真祠,祈祷皆应”。
②在今江西万载县北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39袁州府: 谢山 “在万载县北七十里。山因刘宋谢灵运封康乐公得名。或云谢仙修真之所,即高道谢仲初也。上有仙坛、丹井,石上有履迹,有试剑石”。
③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南海中大榭岛。其旁为小榭岛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定海县: “有大谢、小谢山。”
①在今江西高安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筠州高安县: 谢山 “在县北一百里,谢仙君上升之处。奇峰怪石,丹灶履迹犹在。上有真祠,祈祷皆应”。
②在今江西万载县北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39袁州府: 谢山 “在万载县北七十里。山因刘宋谢灵运封康乐公得名。或云谢仙修真之所,即高道谢仲初也。上有仙坛、丹井,石上有履迹,有试剑石”。
③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南海中大榭岛。其旁为小榭岛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定海县: “有大谢、小谢山。”
一作尺铸山。在今安徽芜湖市东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太平州:赤铸山“在芜湖县东北八里。《旧经》云,楚干将铸剑之地”。又楚干将墓,“《图经》云,在赤铸山”。
即和县猿人遗址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陶店乡南汪家山北坡龙潭洞。1980年在此发现旧石器时代完好的猿人遗址,有猿人头盖骨一具,上臼齿四颗,左下颌骨一个,并发现粗陋的角器、骨器和火烧过的骨头、灰烬等遗迹。
即今湖南汉寿县西沧港镇。《清一统志·常德府二》:沧港市“在龙阳县西十五里”。
在今新疆民丰县境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67:尼雅河“二源:一源出侠马山,一源出恰哈提山,合而北流曰乌鲁克沙依河。又北流迳苏拉瓦克西,又北流经英尔瓦提西,又北流经尼雅为尼雅河,东分三渠。又北流有他位竿水
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八里。南朝宋鲍照 《芜城赋》: “轴以昆冈。” 李善注引 《河图括地象》 曰: “昆冈之山,横为地轴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3谓之昆仑冈,“一名阜冈。亦名广陵冈,与蜀冈连接,盖即蜀冈
①西汉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县东。东汉初废。②东魏天平二年(535)析元城县置,属魏尹。治所在今河南南乐县东北八里平邑村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属魏州。大业初废。③1944年山东革
①在今江西南康县南章水之别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南康县:芙蓉江“在城南,即章水也。自大庾县东北流,至此澄渌泓深。江之南平沙横衍,数里皆民居,绕东山而下,村巷桥梁多以芙蓉为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
在今河北高邑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赵州》:东驿头堡“在高邑县东(西)南十里”。
①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后没入吐蕃。②元至元二十六年 (1289) 置,属建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宁南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宁南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
又名团山堡。明置,属宁远卫。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南三十里团山子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小团山堡“官军一百七十六员名。堡西吴简山可屯兵,堡西北老虎冲可按伏”。清改为团山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