豕韦氏
即韦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南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范宣子曰:“在商为豕韦氏。”杜注:“豕韦,国名。东郡白马县东南有韦城。”
即韦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南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范宣子曰:“在商为豕韦氏。”杜注:“豕韦,国名。东郡白马县东南有韦城。”
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:曲甸湖“在楚雄县东北三十里。川原平阔,多水族之利。有南坝,本朝康熙年修筑”。古湖泊名。在今云南省楚雄市东北。有南坝,清康熙时筑,以蓄水溉田。
五代方镇名。后唐置,治所在应州 (今山西应县),后地入契丹,废。《新五代史· 职方考》: “应州故属大同军节度,唐明宗即位,以其应州人也,乃置彰国军。”五代方镇名。唐置,治应州(今山西应县)。后地入契
一名张老人埠。即今河南固始县东南三十五里张老埠乡。明嘉靖《固始县志》卷3《集市》:“东有张老埠集。”
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府高淳县: 学山 “学宫在其旁,因名”。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,接江西铅山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观音关“在崇安西北七十五里”。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。北接江西省铅山县界,与寮竹、温林向称“三关”。
①古乡聚名。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北岸与青阳、石台二县相接处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庐江郡:“金兰西北有东陵乡。”即以陵阳河与青弋江交会之口为中心的地片,古属东陵地域,汉时以为乡聚。三国吴迁陵阳县治此。
在今四川资中县东南十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 8: 资县东岩 “去摩岩五里,有唐明渡,以明皇所经矣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资州》: 唐明渡 “在州东十里。相传唐明皇幸蜀憩此,故名”。
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武陵县:“东北八十九里有考功堰,长庆元年,刺史李翱因故汉樊陂开,溉田千一百顷。”
隋开皇十七年 (597) 改汶阳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。唐乾封元年 (666) 改名乾封县,总章元年 (668) 复为博城县,神龙元年 (705) 改为乾封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
即今湖南桃江县西南七十四里马迹塘镇。清同治《益阳县志》卷3市镇:马迹塘市在“治西百八十里。有汛。讹马家塘”。因紫云宫前泥溪潭中有马迹石,故名。1951年设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