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水卫
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)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南赤水河北赤水镇。永乐十一年(1413)改属贵州都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、古蔺、及贵州毕节部分地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废。
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置,治今四川省叙永县东南赤水镇。属贵州都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叙永、古蔺两县南部及贵州省毕节市北部地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废。
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)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南赤水河北赤水镇。永乐十一年(1413)改属贵州都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、古蔺、及贵州毕节部分地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废。
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置,治今四川省叙永县东南赤水镇。属贵州都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叙永、古蔺两县南部及贵州省毕节市北部地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废。
一名冽口。西汉置,属乐浪郡。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南道殷栗。因处列水(今大同江)入海口而得名。东汉末属带方郡。西晋后废。古县名。列,又作冽。西汉置,治今朝鲜黄海南道殷栗郡。属乐浪郡。三国魏属带方郡。西晋后废
唐贞观元年(627)置。《唐六典》卷3:关内道“东距河,西抵陇坂,南据终南之山,北边沙漠”。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, 内蒙古阴山以南,宁夏贺兰山、甘肃六盘山以东地区。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置京畿道,与关
明于黄龙府故地置,在今吉林农安县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开原北陆路有“龙安站”。后废。
即今甘肃泾川县西北党原乡。《魏书·崔延伯传》:北魏永平二年(509),“(万俟)醜奴置营泾州西北七十里当原城”。
即甬句东。春秋越地。今浙江东部舟山岛。《左传》:哀公二十二年(前473),“越灭吴,请使吴王居甬东”。杜预注:“甬东,越地,会稽句章县东海中洲也。”又作甬句东。春秋越地。在今浙江省舟山岛。前473年,
古国名。故地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 “三佛齐”条有吉兰丹,为三佛齐属国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有专条记述。《元史·外国列传》 作吉兰亦䚟。《明史·外国列
战国至汉初古国。在今贵州都匀、福泉、黄平、贵定等市县一带。战国楚顷襄王遣庄蹻入滇,攻克其地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伐南越,发南夷兵,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 载:“且兰君恐远行,旁国虏其老弱,乃与其众反
①在今湖北武昌市武昌东北部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齐中兴元年(501),萧衍攻张冲于郢州,使“王世兴顿曲水故城”,即此。②在今云南楚雄市境。唐贞元十年(794)袁滋、刘贞谅出使南诏经此。(1)在今湖北省武
①战国魏置,后属秦。治所在安邑县 (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水以西、霍山以南地区。东晋义熙十四年 (418) 移治蒲坂县 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,辖境缩小到今山西西南部汾河下
西汉元狩二年 (前121) 置,为武威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40姑臧县:“因姑臧山为名。亦言故匈奴盖臧城,后人音讹为‘姑臧’ 焉。” 三国魏黄初中移凉州治此。十六国时,为前凉、后凉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