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越王城

越王城

①辽置,属祖州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。《辽史·地理志一》 祖州: “越王城,太祖伯父于越王述鲁西伐党项、吐浑,俘其民放牧于此,因建城。”

②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十二里会稽山之阴。《左传》: 哀公元年 (前494),吴王夫差 “遂入越,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”,即在此处。

③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平越村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卷18: “阿顶山峰上有越王城,夏少康之后封于越,其支庶或居于此,城址犹在,又名平越城,下有平越村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0于潜县: “阿顶山在县 (今于潜镇) 东十五里。上有越王城。”

④故址在今江西奉新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49南昌府古迹: 越王城“在奉新县西五十里。相传越王勾践伐楚屯兵于此”。

⑤一名螺城。在今越南河内市北东英县古螺村。《隋书·刘方传》: “仁寿中,会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乱,据越王故城,遣其兄子大权据龙编城,其别师李普鼎据乌延城。” 《寰宇通志》 卷118越王城,“又名螺城,以其屈曲如螺。古安阳王所筑,安阳王旧都越地,故又称越王城。城中安阳王宫故址尚存”。


(1)契丹阿保机伯父于越王释鲁西伐党项、吐谷浑,俘其民建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西南查干哈达苏木白音戈洛河上游北岸。金废。(2)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厢湖镇瓦窑村城山之巅。当地称越王台。沿村后小道拾级而上,北望钱塘江,北面山下为白马湖,四周景观宜人,地势险要。整个城垣平面略呈梯形,内凹似盆地,南北长250~280米,东西宽60~120米。城墙利用山脊的自然走向用泥土夯筑而成,底宽6~8米,上宽1~2米,残高3~5米,北城墙中段凹处用块石垒筑。外壁陡峭,内壁平缓,城墙四隅有高大的台地,可能为当时的重要军事设施,相传越王勾践在此屯兵御吴国来犯,立城而守。(3)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会稽山上。传春秋时吴军围越王勾践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茨开

    即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驻地茨开镇。旧属丽江县,民国设茨开县佐。1919年菖蒲桶行政区迁治于此。1932 年改贡山设治局。1954年改贡山县。1956年改设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。

  • 吴双山

    在今陕西麟游县东南,南接扶风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5麟游县:吴双山“在县南十里,有四峰双峙,俗呼吴双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凤翔府一》:吴双山“又名四峰山,险峻可资守御。明崇祯十二年贼张一明据此,月余始平”

  • 呼延谷

    即黑山。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。唐高宗调露元年 (679) 裴行俭大破突厥于此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昆都仑河谷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四年(716年),突厥降户叛,“将军郭知运以朔方兵邀击之,大破其

  • 洭州

    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西衡州置,治所在今含洭县 (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西北部地。开皇二十年 (600) 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治所在浛洭县 (今英德市西北浛洸

  • 阳市城

   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三国魏洛阳典农治此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涧水“东南流径宜阳故郡南,旧阳市邑也,故洛阳都典农治此。后改为郡”。

  • 永安千户所

    ①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广东都司。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一百七十里山口镇南永安村。清顺治十年(1653)裁。雍正九年(1731)移县丞驻此。②明正统十四年(1449)置,属延平卫。治所即今福建永

  • 斗米镇

    清置,属霞浦县。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斗米。清有把总驻守。

  • 松坑口

    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孝丰县: 松坑口在 “县 (治今孝丰镇) 西五十里。山溪错杂处也,有巡司戍守”。清废。

  • 五通桥镇

    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四十里五通桥。地跨茫溪河两岸,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建桥相连。民国《犍为县志》卷3:五通桥“为盐䇲聚会之所”。明设四望溪口巡司。清设督捕盐务通判。清王定安《湘军记》

  • 石牛站

    元置,即今福建宁化县南石牛。明改为驿。元改石牛驿置,即今福建省宁化县东南石牛。明时复改为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