鄜城县
隋大业元年 (605) 改敷城县置,属鄜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鄜城村。后属上郡。唐属坊州。唐末为翟州治。五代梁开平三年 (909) 改名昭化县,为禧州治。后唐同光元年 (923) 复名鄜城县,属鄜州。蒙古至元四年 (1267) 省入洛川县。
古县名。隋以前又作敷县。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洛川县东南鄜城。属鄜城郡。唐末李茂贞为翟州治。五代梁开平三年(909年)改名昭化县。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为鄜城县。属鄜州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7年)废入洛川县。
隋大业元年 (605) 改敷城县置,属鄜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鄜城村。后属上郡。唐属坊州。唐末为翟州治。五代梁开平三年 (909) 改名昭化县,为禧州治。后唐同光元年 (923) 复名鄜城县,属鄜州。蒙古至元四年 (1267) 省入洛川县。
古县名。隋以前又作敷县。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洛川县东南鄜城。属鄜城郡。唐末李茂贞为翟州治。五代梁开平三年(909年)改名昭化县。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为鄜城县。属鄜州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7年)废入洛川县。
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会同县:“文溪江在县西北二十里。《志》云,源亦出湖耳长官司,流为潭溪,又北至云潭,又北至文溪寨,其下流亦会郎水,入沅江。”
即今台湾云林县东北二水乡。为台湾铁路集集线之起点站。
亦作黄华洲。即今四川忠县东二十里皇华村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志》 卷19忠州: “ 《志》云,即皇华洲,在东五十里,江浦周回可二十里。”
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 “佗即移檄告横浦、阳山、湟谿关曰: ‘盗兵且至,急绝道聚兵自守!’”指此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莘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五十里沙镇。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属博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16武水县: “在武水沟之南,因名之。” 五代周显德二年 (955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
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馆陶县西北清阳城。三国魏属阳平郡。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永嘉元年 (307),“苟晞击汲桑于东武阳,大破之。桑退保清渊”,即此。北魏移今山东冠县东北清水镇。北齐属清河郡。隋初
一作平营驿。清置,属奇台县。在今新疆奇台县东南九十里老奇台镇。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9奇台县: 屏营驿 “即奇台旧治城。注: 戈壁平旷,城驻巡检,城外居民百余家”。
在北宋东京城(今河南开封市)外城南面中门朱明门(又称南薰门)外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乾德元年(963),“募诸军子弟数千人,凿池于朱明门外,引蔡水注之,造楼船百艘”,习战池中。初名教船池,开宝六年(9
在今湖南湘乡市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湘乡县:东台山“一名凤凰山。南连华盖,下瞰涟水,上有平石若台”。
即今江西都昌县北苏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11南康军都昌县:元辰山,“道书第五十一福地。又名苏山,晋苏耽居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