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鄯州

鄯州

①北魏孝昌二年 (526) 改鄯善镇置,治所在西都县 (今青海乐都县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西宁市及湟中、平安、乐都等县地。隋大业初改为西平郡,改县为湟水县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为鄯州,天宝初又改为西平郡,乾元初复为鄯州。曾为陇右道采访使及陇右节度使治所。上元二年 (761) 陷于吐蕃。

②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置,治所在青唐城 (今青海西宁市)。次年陷于吐蕃。崇宁三年 (1104) 收复,改为西宁州。


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置,治西都县(隋改名湟水,今青海乐都县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西宁、湟中、乐都等市县地。唐为陇右道采访使及陇右节度使治所。安史乱后地属吐蕃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以青唐城(今西宁市)复置鄯州,属秦凤路。崇宁三年(1104年)改为西宁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固军坝镇

    即今四川万源市南一百四十里固军乡。清时有经制外委驻此。

  • 石虎关

    ①明置,属纳溪县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北一百一十里江门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纳溪县“倒马关”条下:“石虎关在县南百五十里, 明初置,通云贵之道。关前有石如虎,因名。”②在今贵州桐梓县北。《明史·刘綎传》:

  • 龙王嵯

    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龙门所:龙王嵯“在所西北八里。嵯峨高耸,云出则雨至”。

  • 朝那县

    ①秦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三十三里古城乡。《史记·匈奴传》: 秦二世元年(前209),匈奴冒顿 “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,与汉关故河南塞,至朝那、肤施”。即此。西汉属安定郡。北魏末废

  • 中祠山

   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即墨有中祠山。《寰宇记》卷20即墨县:“中祠山在县东南五里。《汉书》云:不其山有太乙仙人祠九所,此其一也。”

  • 阳河

    ①又名龙池河、五里河。在今天津市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蓟州。阳河在“州西五里。亦名五里河,以去城五里而名。源出城西鹅毛台,台亦名纸坊山,下流入于沽水。水性暖,遇寒不冰,故曰阳河”。②又名洋河、东阳

  • 九鼎山

    ①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桂阳州:九鼎山“高三里,周十里。宋时出银铅,今废”。②在今云南祥云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大理府:宝泉山“又名九鼎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引《

  • 淮阳县

    ①南朝梁置,属韶阳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西南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阳宁县。②南朝梁侨置,为沛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解集。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改名斛城县。③北周改绥化县置,

  • 红毛港

    在今台湾省新竹县西北新丰乡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北府:“红毛港”等“并在新竹县西北入于海。”

  • 田地郡

    北魏时高昌国置,治所在田地城(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)。《魏书·高昌传》:“永平元年,(麹)嘉遣兄子私署左卫将军、田地太守孝亮朝京师,仍求内徙,乞军迎援。”即此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)平高昌时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