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钓鱼台 (臺)

钓鱼台 (臺)

①即今北京阜城门外钓鱼台国宾馆。明蒋一葵 《长安客话》 卷3: “平则门 (今阜城门) 外以南十里花园村,有泉从地涌出,汇为池,其水至冬不竭。金时,郡人王郁隐此,作台池上,假钓为乐。至今人呼其地为钓鱼台。”

②亦名炮台咀。即今辽宁兴城市东南钓鱼台镇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一》: 钓台山 “在宁远州东南十五里。钓鱼台在山之东”。

③在今安徽广德县北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7广德州: 钓鱼台 “在州城北二十五里。唐张志和钓鱼于此,因名。台之下渊深莫测,藤蔓绕矶,松篁夹岸,台基尚存”。

④在今山东济南城东南。清道光 《济南府志》 卷11 《古迹》 载: 钓鱼台,“ 《旧志》 云,在黑虎泉前面,悬崖高峭,俗传太公垂钓处”。

⑤在今广东肇庆市东北高峡山中,与栏柯山相对峙,夹束江流,为峡山中最湍急处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 大江 “每淫雨,则江涨暴至,且为羚羊峡所束,郊原皆溢。谚曰: ‘水浸钓鱼台,上下不通来’。钓鱼台者,峡中山也”。

⑥又作钓鱼屿。即今台湾东北海中之钓鱼岛。黄叔璥《台海使槎录》: “山后大洋北,有山名钓鱼台,可泊大船十余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勃澥

    又作渤澥。即今渤海及东海部分海域。南朝梁萧统 《文选》 卷7司马相如 《子虚赋》: “浮渤澥,游孟诸。” 《史记· 司马相如列传》 作勃澥。裴骃 《集解》: “ 《汉书音义》 曰: 海别枝名也。” 司

  • 商河县

    北宋改滳河县为商河县,属棣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商河县。明属济南府武定州。清属武定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在山东省西北部。属济南市。面积1162.7平方千米。人口59.5万。辖7镇、1

  • 黄龙庙镇

    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南五里鄱江北岸。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2饶州府鄱阳县: “东路出东门,过板桥,七里至黄龙庙。” 清设黄龙庙汛。

  • 巧尔齐召革命遗址

   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十家子街。巧尔齐召为清代建筑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。1925年春,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派遣吉雅泰等蒙古族同志在归绥(今呼和浩特)等地开展革命工作。中共绥远工作委员会就设在巧尔齐召内的

  • 白泥州

    元至正末改白泥等处长官司置,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)改为白泥长官司。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改白泥等处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余庆县。属播州军民安抚司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又

  • 胡墅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长江北岸。《陈书·高祖纪》: 南朝梁绍泰元年 (555),徐嗣徽据石头城,北齐遣翟子崇等诸将 “领兵万人,于胡墅渡米粟三万石马千匹,入于石头”。随后,陈霸先 “遣侯安都领水军夜袭胡墅,

  • 扬武河

    在今山西原平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崞县:“县南有扬武河,源出县西五十里太子岩,东流入于滹沱。”

  • 林北县

    1940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原林县分置,治任村镇 (今河南林州市北任村镇)。1946年与林南县合并,复置林县,县治任村镇。旧县名。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南省林县北部析置。以位县北得名。治

  • 冠县

    明洪武三年 (1370) 降冠州置,属东昌府。治所即今山东冠县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属东昌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在山东省西部边境,西与河北省相邻。属聊城市。面积1152平方千米。人口73

  • 赵州

    ①北齐改殷州置,治广阿县 (今河北隆尧县东旧城)。《元和志》 卷17赵州: “因赵国为名。” 隋开皇中改置栾州,寻复为赵州。唐武德元年 (618)移治柏乡县 (今河北柏乡县),四年又移治平棘县(今赵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