铅山州
元至元二十九年 (1292) 升铅山县置,直隶江浙行省。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三里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为县。
(铅yán) 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升铅山县置,治今江西省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。直隶江浙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铅山县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为铅山县。
元至元二十九年 (1292) 升铅山县置,直隶江浙行省。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三里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为县。
(铅yán) 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升铅山县置,治今江西省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。直隶江浙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铅山县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为铅山县。
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属羁縻懿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。后废。
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海中。相传即田横率众入海岛处,故名。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:西汉初,田横“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, 居岛中”。又《北史·杨愔传》:“愔潜之光州, 因东入田横岛。”即此。《寰宇记》卷20即墨
即辽石冈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良乡县 “有料石冈”。
①在今福建上杭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上杭县:“永兴场在县东五十里。”②即今四川宜宾县东北永兴镇。清光绪《叙州府志》卷8宜宾县:永兴场在“治东北九十里”。
明成化二年 (1466) 置,属龙门卫。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龙门卫: 金家庄堡在 “卫西北七十里。成化二年筑。……堡跨据高阜,南北两山夹峙,最为险要”。
①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(巫)县之东北三百步有圣泉,谓之孔子泉。其水飞清石穴,洁并高泉,下注溪水。”②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八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贵州宣慰司:圣泉“在宣慰司城(今贵阳市)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北高峰上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22: 梁昭明书台“在蒋山定林寺后山北高峰上。考证: 梁昭明太子尝著书于此,今遗基尚存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二》载: “昭明读书台” 故址有二
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。旧属洧川县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一》:大隧山“在洧川县西南十里。一名牛脾山。高二十余仞,长七八里,其中断处为大隧涧,两崖壁立, 中有坦途,可容方轨。相传即郑庄公见母处”。古山名。又称
唐置,属羁縻充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。属充州。后废。
即溇水上游。在今湖北鹤峰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山河“在鹤峰州境。众山溪会流,东入澧州安福县界。即溇水之上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