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长江三峡

长江三峡

即今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。西起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,东至湖北宜昌市西南津关,全长193公里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迭障, 隐天蔽日,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诸书记载长江三峡名称不同,如《水经注·江水注》:谓为广溪峡、巫峡、西陵峡;《寰宇记》卷148奉节县下谓三峡为西峡、巫峡、归峡。清光绪《夔州府志》卷1谓巫峡与瞿唐峡、巴东峡并称三峡。是瞿唐峡又名广溪峡,又名西峡;西陵峡又名归峡、巴东峡。 《周书·蛮传》:冉氏、向氏、田氏部落尤盛,“更相崇树,僭称王侯,屯据三峡,断遏水路”。《隋书·杨素传》:开皇中,“大举伐陈,以素为行军元帅,引舟师趋三峡”。《新五代史·西方邺传》:荆南高季兴叛,“乃拜邺夔州刺史,副(董)璋以兵出三峡”。均此。


简称三峡。为长江上游瞿塘峡、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。史籍上,对三峡有不同的说法。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以广溪峡(即瞿塘峡)、巫峡、西陵峡为三峡,庾仲雍《荆州记》以明月峡、广德峡(即瞿塘峡)、东突峡为三峡,《峡程记》以明月峡、仙山峡、广泽峡(即瞿塘峡)为三峡,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以西峡、巫峡、归峡为三峡,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说同郦氏,为不易之说。在重庆市的奉节、巫山和湖北省的巴东、秭归、宜昌五市县之间。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,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,长193千米(其中狭谷段合长90千米,宽谷段合长103千米)。滩峡相间,由地盘上升、河流深切而成。峡谷宽约250~350米,最狭处仅100米,平均深400~600米。两岸悬崖绝壁,江流湍急,水力资源丰富。是世界上最大峡谷之一。沿途名胜古迹有白帝城、巫山十二峰、三游洞等,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峡谷东口兴建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。1996年,在三斗坪兴建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。2003年6月1日起蓄水,7月开始发电。

长江三峡示意图


猜你喜欢

  • 孝顺驿

    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四十六里孝顺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金华县:孝顺驿,“元置,为东出义乌之通道。今驿废,亦曰孝顺镇”。

  • 成吉斯汗站

    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南成吉斯汗旗。旧属黑龙江省龙江县。清末《黑龙江全界地图》:齐齐哈尔西有成吉斯汗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:东清铁路车站“扎兰屯二八·四三 (俄里)至成吉斯汗”。

  • 胥母山

    又名莫釐山。俗称东山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东山。原系太湖中小岛,元、明后始与陆地相连成半岛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 阖闾 “旦食于纽山,昼游于胥母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长洲县: 莫釐山 “

  • 通关哨

    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南七十里通关镇。清时普洱府经历驻此,又有把总外委协防。同治二年 (1863) 李文学遣王泰阶率彝族起义军进军至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在今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南。清同治二年(1

  • 罗洲

    一名海陵山。即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。《寰宇记》 卷158恩州阳江县: 罗洲 “在海口,回环三百余里,在县西。《图经》 云: 海中有鱼形如鹿,每五月五日夜悉登岸,化为鹿,小于山鹿。此洲乃百姓鱼盐之地也”

  • 麻江县

    1930年改麻哈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麻江县。在贵州省东部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1221平方千米。人口20.8万。辖4镇、5乡(含3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杏山镇。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

  • 西盖马县

    西汉置,属玄菟郡。治所在鸭绿江左岸朝鲜楚山附近。因盖马大山得名。东汉安帝时移治今辽宁抚顺市劳动公园内古城。三国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朝鲜鸭绿江沿岸楚山附近。属玄菟郡。东汉永初年间移治今辽宁省抚顺市

  • 河北道

    ①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为贞观十道、开元十五道之一。因在黄河以北,故名。开元后治所在魏州 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辖境相当今北京、天津二市及河北、辽宁大部,河南、山东古黄河以北地区。②191

  • 金帐汗国

    即钦察汗国。蒙古大汗国之一。都萨莱城 (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)。辖地东至额尔齐斯河,西至多瑙河,南至高加索,俄罗斯诸公国为其附庸。明成化十六年 (1480) 为莫斯科公国所灭。

  • 断桥

    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白堤东端。周密 《武林旧事》 卷5: 断桥 “又名段家桥。万柳如云,望如裙带”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2: “本名宝祐桥,唐时呼为断桥。” 唐张祜 《题杭州孤山寺》:“断桥荒鲜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