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港
即今安徽望江县东二十四里雷港乡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4安庆府: “雷池在望江县,其源西自宿松县界,流经县东南积而为池,又十五里入大江,名雷港。”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望江县东部、长江北岸。雷池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090。原为古雷水入江处,故名大雷口、大雷江,后改今名。产棉花、稻、油菜籽等。有造纸,酱品,粮、油、棉加工等厂和水产养殖业。有公路通华阳镇。
即今安徽望江县东二十四里雷港乡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4安庆府: “雷池在望江县,其源西自宿松县界,流经县东南积而为池,又十五里入大江,名雷港。”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望江县东部、长江北岸。雷池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090。原为古雷水入江处,故名大雷口、大雷江,后改今名。产棉花、稻、油菜籽等。有造纸,酱品,粮、油、棉加工等厂和水产养殖业。有公路通华阳镇。
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南四十里威坪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威平堡 “嘉靖四十五年筑,万历初增修,周一里有奇”。
①在今山西浮山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浮山县:龙角山在“县南三十五里。两峰对峙,旧名羊角山,唐武德中改今名。其东南峰有珍珠洞,又有华池,山之南麓跨翼城县界”。②在今湖北大冶市南,与阳新县交界处。《舆地
明置,即今甘肃会宁县东九十里青江驿乡。
即今四川梁平县西北袁驿镇。清光绪《梁山县志》 卷3: 袁坝驿在 “县西九十里”。清彭孙贻《流寇志》 卷4: 崇祯十三年 (1640),过(天星) 关索率义军 “自李子坎东奔达州,屯袁坝驿”。
亦作五保镇。即今四川荣县东南五宝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29:“五保镇在县南五十里。”宣统三年(1911)八月,同盟会在此发动反清起义,史称荣县起义。(1)在重庆市江北区东部。面积41平方千米。人口1
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二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0任城县: 承注山 “在县东南七十六里。女娲生处。按今山下有女娲庙”。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4谓即 “承雀山” 之讹。
唐大历中以潘归国部落置,治所在龙丘县(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四里新现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北部地。后废。唐置,治今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北。属安南都护府。后废。
西晋以刚县改名,属东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坝。南朝宋省。古县名。西晋改刚县置,治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冈城镇。属东平国。北魏复改刚县。
西夏筑,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南马衔山。
①南齐置,属越州。治所在兴昌县 (今广西玉林市西南)。隋废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牢州置,治所在南流县(今广西玉林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市东部、南部之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牢州。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