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青龙桥

青龙桥

①在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北侧。明蒋一葵 《长安客话》 卷4: “瓮山以北五里为青龙桥,元时白浮堰之上游也。其西通金山。其北斜界百望山。”

②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三十余里。桥跨涧水,四壁悬崖,下临深涧,为居庸路重要隘口之一。桥东有堡,为明永乐年间所筑。其西北三里为八达岭,有居庸北口之称,元于此屯军。

③在今湖南邵阳市东门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邵阳县 “澬水” 条下: “今城东邵水上有青龙桥,称雄胜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: 青龙桥 “跨邵水百丈,民居夹涧,肩摩踵接,邵邑要津也。唐乾宁五年建。宋重修,铸铁柱铁犀,后没于水。明重建。本(清) 朝顺治、康熙间屡修”。


区片名。在北京市海淀区中部、颐和园西北侧。由东街、西街、后街组成。原名七里泊、碾庄。元代郭守敬修筑白浮堰(现京密引水渠)时,在此建一单孔石拱桥,名青龙桥。村名也因之改称青龙社,明代改称青龙桥。清代,随着“三山五园”的形成,青龙桥成为皇家园林区八旗营丁的汇合处。市井繁荣,为京城西北郊的重镇。1951年10月成立青龙桥镇人民政府,1958年先后并入万寿山、海淀公社,1959年改属海淀街道办事处,1963年改属青龙桥街道办事处。西街的左家坟为明将左良玉墓。东街东口原有一处石楼,其横额“山馆环闉”、“胡桥列市”为乾隆亲题。还有慈恩寺、圆通庵、隐修庵等古迹。北临香山路,通多路公共汽车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运河

    今京杭大运河自天津市至山东临清市的一段。系利用原有卫河加以疏浚而成。清以来对天津以北的北运河 (白河) 而言,称南运河。京杭运河的一段。自天津市经河北省南部至山东省临清市。长414千米。利用原卫河加以

  • 四马务

    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二十余里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4:四马务“从东第一曰飞龙务,次大马务,次小马务,次羊泽务。地凡三百七十一顷,南渡渭河。庆历中为营田,寻罢之”。

  • 归德军

    五代方镇名。本后梁宣武军,后唐改名。治所在宋州(今河南商丘县南)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方镇。本梁宣武军,唐改名,治宋州(今河南商丘市南)。北宋初废。

  • 鄤乡城

    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、西蛮子营 (今名东、西村)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汝水 “东历麻解城北。故鄤乡城也,谓之蛮中。《左传》 所谓单浮余围蛮氏,蛮氏溃者也”。

  • 马坪口

    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。明属石泉县,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丰陵

    唐顺宗李诵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富平县:“顺宗丰陵,在县东北三十三里瓮金山。”

  • 里方

    在今越南莱州省西北部。清代为临安府纳楼土司辖地。《滇南界务陈牍·普界陈牍·湄江东岸边界图册》:“黑玉顶山,夷曰旧米拉山,为元江属六能与临安属里方交界地。”

  • 盘龙县

    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灌口镇 (今四川都江堰市)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卷6灌县: “李膺记云: 山土色黄,盘回有龙形,故曰盘龙。” 寻改为灌宁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

  • 江都县

    西汉景帝四年(前153)置,属广陵国。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四十六里夹江北小沙洲上(今属丹徒县)。东汉属广陵郡。三国时废。西晋太康六年(285)复置,东晋省入舆县。寻复置。北齐属江阳郡。陈属广陵郡。隋

  • 王陵城

    ①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三十里唐河东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唐县:王陵城“相传汉高祖屯于白登,王陵将兵屯此,因名”。②在今陕西商州市南。《水经·丹水注》:“丹水又东南,径一故城南,名曰三户城。昔汉祖入关,王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