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桑关
亦名马桑冲。明置,在今贵州贵定县西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马桑关“旧为苗民出没之地,明万历中筑堡守御”。
亦名马桑冲。明置,在今贵州贵定县西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马桑关“旧为苗民出没之地,明万历中筑堡守御”。
一作佛阿喇城,又称费阿拉。即老城。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五年(1587)建。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三十里老城南八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京》:老城“在城南八里。周一十里六十步,门四。城内西有小城,周二里一百二
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6隆庆府:龙岩“在剑门县西一里。洞穴可坐百许人。《雪斋小说》云:王建为盗, 朝廷捕之, 急匿于剑门巨石穴中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:龙岩“在州治西。又州北七十里
在今陕西安康市北白云山下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9金州:万春寺“唐咸通中建。有唐画观音地藏像。山形环抱,富有竹石之胜”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二》:万春寺“初名万顷寺。唐建,在今寺之东。后移此,更名万春。前有
一作萨玛吉堡。明置,即今辽宁凤城市北赛马镇。以河为名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3: 洒马吉堡“嘉靖七年添设官军四百六十一员名”。
元元贞元年(1295)升太和县置,属吉安路。治所即今江西泰和县。明洪武初复降为县,改名泰和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太和县置,治今江西省泰和县。属吉安路。辖今江西省泰和县地。明初降为县,并改名泰和
明置,属义宁县。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五通镇东南杨梅村。《清一统志·桂林府一》:杨梅关“在义宁县东十五里,接临桂县界。山势崎岖,中通一路,为义宁县之门户”。
元至顺二年 (1331) 置景东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。辖境约比今云南景东县稍大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 “云南景东甸蛮官阿只弄遣子罕旺来朝,献驯象,乞升甸为景东军民府,阿只弄知府事。
即今河北遵化市南四十五里党峪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4遵化州图: 南有党峪集。
蒙古太宗八年 (1236) 升涿州置,治所在范阳县 (今河北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涿州市及北京市房山区地。中统四年 (1263) 复为涿州。蒙古太宗八年(1236年)升涿州置,治范阳县(即今河北涿州
在今四川平武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 药丛山在 “府南十里。多产药材,因名。或讹为落丛山,俗呼乐从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