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陵县

高陵县

①战国时秦孝公置,治所在今陕西高陵县城西南一里。秦属内史。西汉属左冯翊,左辅都尉驻此。东汉为左冯翊治。三国魏黄初元年 (220) 改名高陆县。北魏迁治于今高陵县,为冯翊郡治。隋大业二年 (606) 复名高陵县,三年改属京兆郡。唐属京兆府。元属奉元路。明属西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鸢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海兴省快州一带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入朱鸢县。


(1)旧县名。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南省内黄、濮阳、滑县三县析置。1949年撤销,仍归各县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中部。属西安市。面积290平方千米。人口23.4万。辖4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鹿苑镇。西周为高陵邑,以境内奉政原高隆得名。清光绪《高陵县续志》:“高陵,秦县名。《尔雅》:大阜曰陵。郭子章云:县南有奉政原,高四五丈,高陵之名所由昉也。”战国秦孝公于今县城西南大古城置高陵县(治今县城西南),属内史。东汉时左冯翊由长安移治高陵县。三国魏黄初元年(220年),文帝改名高陆县,改左冯翊为冯翊郡并移治临晋(今大荔县)。北魏高陆县移治今址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复名高陵县,属京兆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析高陵县西南部地于今马家湾乡赧王寨设鹿苑县,贞观元年(627年)省入高陵县。明、清属西安府。1913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三原分区。1950年属咸阳专区,1952年属渭南专区,1956年直属省。1958年省高陵县入三原县。1961年复置高陵县,属咸阳专区。1969年属咸阳地区,1983年属西安市。地处关中盆地中部,渭河与泾河在南部汇流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已实现全县渠井双灌化,旱涝保丰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蔬菜,为省养鸡基地县和粮棉生产基地县之一。耿镇西瓜、夹滩牛萝卜、豁口桃有“三甜”之誉。工业有造纸、化肥、建材、农机、食品、饲料等。咸铜铁路经县西并设站,西禹、西三公路通此。有渭河大桥沟通南北。古迹有唐东渭桥遗址、昭慧院塔、西平郡王李晟碑和元杨恭懿墓、明吕泾野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名。在今河南新密市西,双洎河上源支流。《诗经· 郑风 · 蹇裳》: “子惠思我,蹇裳涉溱。”

  • 利州路

    北宋咸平四年(1001)分西川路置,治所在利州(今四川广元市)。皇祐三年(1051)移治兴元府(今陕西汉中市)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、南部以北,通江、平昌以西,平武、梓潼以东地区和陕西秦岭以南,子午河、星

  • 白兔潭市

    即今湖南醴陵市东北四十四里白兔潭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醴陵县图:县东北有白兔潭。

  • 亭台 (臺) 山

    ①在今四川筠连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筠连县: 亭台山在 “县南二十五里。山形壁立,状若亭台”。②又名台山、荆山。在今甘肃灵台县北。《魏书· 地形志》 泾州赵平郡鹑觚县: “有亭台山。”

  • 有干滩

    即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驻地优干宁。清属河南蒙旗区,盛产全国闻名的“河曲马”。

  • 徐达墓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。徐达(1332—1385),字天德,濠州 (今安徽凤阳县) 人。明开国功臣,封魏国公。洪武十八年 (1385) 二月病卒,死后追封中山王,谥武宁,赐葬钟山之阴。墓前立明太

  • 南八城

    即南疆八城。清中期以来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诸城之统称。清中期以后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周围各城之统称。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起,在喀什噶尔(今喀什市)、英吉沙尔(今英吉沙县)、叶尔羌、和阗

  • 白鹿汛

    清置,属怀远营。在今四川冕宁县南。设把总分防。

  • 仁丰镇

    金置,属济阳县。即今山东济阳县东北六十里仁风镇。明洪武元年(1368)置巡检司,八年(1375)裁。

  • 湔氐道

    西汉改湔氐县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西晋改为升迁县。西汉以湔氐县改置,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北。属蜀郡。三国蜀属汶山郡。西晋改为升迁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