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黄渡镇

黄渡镇

①即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南三十里黄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嘉定县: 黄渡镇 “元置镇,因水而名。寻又置吴塘巡司于此,明因之。洪武中,市舶提举司亦置于此”。

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黄渡乡。明嘉靖《宁国府志》 卷4宣城县: 由泰和门达宁国县有黄渡铺。


(1)在上海市嘉定区西南部。面积27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渡,人口3900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嘉定县:黄渡镇“因水而名”。因传战国楚相黄歇于此渡吴淞江,故名。明已成镇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设黄渡乡,1914年为第九乡,1928年改淞滨乡,1930年置黄渡镇,1938年复为第九乡。1946年改黄渡乡,1949年改区,1956年撤区为乡。1958年成立黄渡公社,1983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蔬菜。有五金机械、针织等厂。京沪铁路、曹安(312国道)、嘉黄等公路经此。(2)在四川省营山县东部。面积42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渡,人口460。以黄姓渡口得名。1951年设黄渡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2年置镇,玲珑、涌泉二乡并入。1994年涌泉乡划出。乡村普遍饲养山羊。有农机、酿酒、草帽编织等厂和果园。营山、消水、绿水三河汇流于此。南朝梁景阳郡、宕渠县治地。通公路。场南有古宕渠县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蹲山

    即大獒山。在今安徽绩溪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:大蹲山“在县北六十里。高四百仞,周百里。前据潭水,獒形矫首。山半有岩,亦名仙人岩,岩下有白龙潭”。

  • 淡水场

    ①即今广东惠阳市 (淡水镇)。产海盐,清设盐课大使。②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平海镇东。为盐场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归善县有 “淡水盐场”。明正统八年 (1443) 于此置碧甲巡司。

  • 武里山

    即今陕西洛南县南五十里中干山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武里水 “南出武里山”。即此。

  • 白狼县

    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。治所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黄道营子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白狼县下师古注:“有白狼山,故以名县。”东汉废。十六国后燕复置,属北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)废入广都县。古

  • 鄯善国

   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。本名楼兰。昭帝元凤四年 (前77) 改名鄯善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扞泥城 (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)。北周时为吐谷浑所灭。西域古国名。本楼兰国,西汉元凤四年(前77年)改名。都

  • 章洛山

    即洛通山。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什邡县: 章山 “又名章洛山,亦曰杨村山。上有风火二洞。《志》 云: 县北六十里有高境关,关外即章洛山也”。

  • 望云 (雲) 县

    辽置,属奉圣州。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北云州乡。金属德兴府。蒙古中统四年 (1263)为云州治,至元二年 (1265) 废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) 复置,移治龙门镇 (今赤城县西南龙关镇)。明初废。

  • 章广平山寨

    在今四川广安县南。《元史·李忽兰吉传》: 至元六年 (1269),“授昭勇大将军,夔东路招讨使,以军三千,立章广平山寨,置屯田,出兵以绝大梁平山两道”。

  • 东溪

    ①即句溪。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里水阳江上游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二年(891)正月,孙儒举兵济江攻杨行密,“儒将李从立奄至宣州东溪,行密守备尚未固,众心危惧。夜,使其将合肥台濛将五百人屯溪西,濛使士卒传

  • 马岙

    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马岙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定海县:沙岙“其相近者为马岙。嘉靖中尝设千户所戍守。三十七年讨岑港贼,分兵由马岙、张��而西是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