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冈山
①在今河北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任县:龙冈山,“《志》云:其山冈脊横亘,东西长二十里。盖西山之脉,蜿蜒于郡北,与石井、鹿城诸冈,互相接续”。
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南郑县有龙冈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3兴元府:龙冈山“在南郑县西十里,梁天监中龙斗升此冈”。
①在今河北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任县:龙冈山,“《志》云:其山冈脊横亘,东西长二十里。盖西山之脉,蜿蜒于郡北,与石井、鹿城诸冈,互相接续”。
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南郑县有龙冈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3兴元府:龙冈山“在南郑县西十里,梁天监中龙斗升此冈”。
即殽黾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西汉景帝前三年 (前154),作 “殽渑之间”。
又作昭摩多、召磨多。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南土拉河上游南岸。《清史稿·圣祖本纪》:康熙三十五年 (1696),“抚远大将军伯费扬古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”,即此。“昭莫多”,蒙古语意为树木。又作昭摩多,蒙
即嘉零湖。今西藏申扎县西北格仁错。
即今河南许昌县北二十五里苏桥镇。民国《许昌县志》卷1:县北有苏桥集。
唐置,属羁縻浪川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金阳县西南。后废。
又名峄山或邹山。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二十八年,始皇东行郡县,上邹峄山。立石,与鲁诸儒生议,刻石颂秦德。”即“邹山”。
①即吕梁山。在今山西离石县东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治梁及岐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2以为梁山即吕梁山。②亦名东梁山、博望山。即今安徽芜湖市北长江东岸东梁山。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 大明七年 (463)
一名黄竹岭。在今湖北竹山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21竹山县: 黄竹山 “在县北一百里。山上竹色皆黄,因以为名”。
①北宋置,属东阿县。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关山。②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北阎良区关山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:关山镇“旧名上寨,地界临潼、渭南、蒲城、富平四县之交。明万历初改为镇,筑城,移西安府同知驻此。后裁
即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。1949年由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并设置,属内蒙古自治区。盟政府驻海拉尔市。1954年复设呼伦贝尔盟。旧盟名。1947年由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置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,简称呼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