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泉郡

龙泉郡

北周大象元年(579)置,属汾州。治所在龙泉城(今山西隰县北二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隰县、蒲县、大宁县地。寻废。隋大业初复置,治所在隰川县(今山西隰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、永和、隰县、蒲县、大宁、交口等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隰州。


北周大象元年(579年)置,治今山西省隰县北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隰县、蒲县及大宁县等地。隋开皇初省。大业初复置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隰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云阳谷

    在今山西右玉县东三十里云阳堡村附近。《北齐书·神武帝纪》:“山胡刘蠡升自称天子,年号神嘉,居云阳谷。”在今山西省右玉县东北云阳堡。《北史·稽胡传》:“北魏孝昌中,有刘蠡升者,居云阳谷,自称天子”,即此

  • 大河山

    在今广东大埔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大埔县:大河山在“县(治今茶阳镇)西四十里。高百余丈,周四十里。大河经其西。一名阳石峰”。

  • 覃怀

    在今河南武陟县以西、孟县以东地区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覃怀底绩。” 孔传: “覃怀,近河地名。”孔颖达 《疏》: “ 《正义》 曰,地理志河内郡有怀县,在河之北。盖覃怀二字共为一地。”金履祥 《尚书

  • 下察隅

    在今西藏东南部。东邻缅甸,南邻印度,西界区域名称珞渝。“下察隅”藏语意为杂人居住的下谷。主要居民是藏族和僜人。地势北高南低,河谷地区受印度洋暖流影响。森林资源丰富,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,有多种野生动物,

  • 两渡镇

    清置,属灵石县。即今山西灵石县北十八里两渡镇。在山西省灵石县北部。面积98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两渡,人口 3220。古称回水湾,因该处有两个渡口,后改为两渡。1949年属灵石县六区

  • 麻线岭

    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北一百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: 麻线岭 “明成化八年,参议严宪凿山开道,以通馈饷”。

  • 应德镇

    明置,属罗源县。在今福建罗源县西南应德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罗源县:应德镇在“县南二十五里,与连江县接界。为往来通道。应德铺设于此”。古镇名。明置,即今福建省罗源县西南应德。属罗源县。为通往连江要道。

  • 三岔坝镇

    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南三岔镇。民国《简阳县志》卷2:三岔坝,“《采访册》按:《乾隆志》作三岔坝场,《咸丰志》云近仁寿县界,又并云在州西,未确。距城八十里( 《乾隆志》)。创建(于)清雍正元年”。

  • 可泸江

    在今广西隆安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可泸江在“县东南七十里,与武缘县接界。流入宣化县界,合大江。可通舟楫”。

  • 太平宫

    隋建,在今陕西户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鄠县:隋太平宫“在县东南三十一里,对太平谷,因名之”。隋、唐行宫。在今陕西省户县西南太平。隋建,“对太平谷,因名之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观十八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