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城四关将军
将军名号。即五威中城将军、五威前关将军、五威后关将军、五威左关将军、五威右关将军合称。新莽始建国元年 (后9) 置。
将军名号,西汉末年王莽置。中城四关将军,又称五威中城四关将军,指五威中城将军和四关将军五官。中城将军,掌中城十二城门。四关将军,即前关将军,后关将军,左关将军,右关将军。前关将军,掌明威于前,南当荆楚。后关将军,掌北当燕赵,尉睦于后。左关将军,掌东当郑卫,扬威于左。右关将军,掌西当戎狄,怀羌于右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将军名号。即五威中城将军、五威前关将军、五威后关将军、五威左关将军、五威右关将军合称。新莽始建国元年 (后9) 置。
将军名号,西汉末年王莽置。中城四关将军,又称五威中城四关将军,指五威中城将军和四关将军五官。中城将军,掌中城十二城门。四关将军,即前关将军,后关将军,左关将军,右关将军。前关将军,掌明威于前,南当荆楚。后关将军,掌北当燕赵,尉睦于后。左关将军,掌东当郑卫,扬威于左。右关将军,掌西当戎狄,怀羌于右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官名。北周置,司武上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
宫中女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,属宣融房,六品。
官名。明朝殿庭仪礼司长官。洪武十三年(1380)改殿庭仪礼司使置。为一人,正七品。三十年,改殿庭仪礼司为鸿胪寺,遂罢。
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。即“守选”,见该条。
官名。三家魏置为王太妃、公主属官,掌车马,九品。西晋王太妃亦置。1、春秋时卿、大夫的家臣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仕于公曰臣,仕于家曰仆。”大夫称主,故仕于家者称家仆。2、王太妃和公主的属吏,掌车马,九品。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三旗包衣护军营掌治营务之副长官。康熙十六年(1677)设。时为长官。额定每旗五人,共十五人。从三品。雍正元年(1723)设包衣护军统领之后,为其副。
官名。①十六国前凉置。席仂曾任此职。参见《晋书·张轨传》。② “中录事参军”省称。
官名。觯为古代酒器。隋唐于光禄寺良酝署置奉觯,隋制一百人,唐制一百二十人,掌宴会或祭祀时所用的酒器。
官名。明朝国子监六堂掌管教诲约束学生及讲说经义文字的官员。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原国子学学正而置。中都国子监亦置。初各三人,正九品。二十四年,改国子监十人,中都国子监一人。二十六年,罢中都国子监
官名。春秋时有此官。公路掌路车,管居守。《诗经·魏风·汾沮洳》:“殊异乎公路。”笺:“公路:主君之軞车,庶子为之。”疏:“以主管君路车,因称公路。”国君的近卫。春秋时晋国置。公路本是指国君戎车中的守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