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监军
官名。三国蜀置,统兵,位在前、后、左、右护军上。地位很重要,刘巴以前将军兼任,督汉中军事。姜维以征西将军兼任,随诸葛亮伐魏。一说即中护军之任。
官名,三国蜀置,掌统兵,位在前后左右护军上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董和传》:“其追思和如此。”注:“亮卒,为中典军,统诸军,封成阳亭侯,迁中监军前将军。”
官名。三国蜀置,统兵,位在前、后、左、右护军上。地位很重要,刘巴以前将军兼任,督汉中军事。姜维以征西将军兼任,随诸葛亮伐魏。一说即中护军之任。
官名,三国蜀置,掌统兵,位在前后左右护军上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董和传》:“其追思和如此。”注:“亮卒,为中典军,统诸军,封成阳亭侯,迁中监军前将军。”
①官署名。隋朝左、右卫所统左翊二开府府(骠骑府),置开府(骠骑将军)一员,有长史、司马、录事及仓、兵等曹参军、法曹行参军各一员,行参军三员,领军坊、乡团,掌宫禁宿卫。②官名。隋朝左、右卫所统左翊二开府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上驷院右司长官。康熙三十三年(1694) 上驷院分设左、右二司,设郎中一人,掌左司印,另设员外郎二人掌管右司。
官名。宋太宗端拱元年(988)以左、右补阙改置,秩并七品。其后多出居外任,或兼领别司。仁宗明道元年(1032)置谏院,非特旨供职不与言责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始专供谏职。金朝于谏院置
官署名。清朝置,掌贮藏图书典籍,属礼部。由礼部堂官委任所属司员管理库事,无定员。每届顺天府乡试、会试之期,将钦颁书籍送考官检阅,事毕取回库存。宣统三年(1911)改隶典礼院。
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总领彰愍宫契丹、汉人军民之政,彰愍宫长官。下设副使、太师、太保、侍中等职。
官制用语。宋朝除授差遣的一项规定。资序低而任重,低两等资序为权发遣,低一等者为权知。参见“权发遣三司判官”。官员任用类别之一。宋太祖罢节度使之制,派京朝官出知府州事,不拘铨选常规,资序相当者称知,资序
官名。即门下省长官侍中,隋初因避讳改名纳言,炀帝大业十二年 (616) 复改纳言置。唐高祖武德三年 (620) 前复改纳言,其后改名侍中。参见“侍中”、“门下省”。官名。隋初,文帝改侍中为纳言,大业十
官名。宋置,由宰相兼任,为敕令所长官,负责起草皇帝诏令《宋史·职官二·编修敕令所》。
县的等级之一。见“大县”。
官署名。宋徽宗宣和(1119—1125)中置,掌管公田。先后由杨戬、李彦主管,民间良田多被指为天荒而拘没入官,强迫原业主承佃,输纳公田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