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六察御史

六察御史

见“六察”。


官名。亦称六察官。唐始置,由监察御史充任,属御史台察院。分掌对于尚书省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的监察。兴元元年(公元784年)以监察御史第一人察吏部、礼部,兼监祭使;第二人察兵部、工部,兼馆驿使;第三人察户部、刑部。元和中,以监察御史之新任者不出使无以观察其能否胜任,乃命专察尚书省六部,号称六察官,宋代置监察使六人,分掌对于六部及朝廷各机构的监察,亦称六察官。谢维新《合璧事类》说:“唐台案有六监司,元丰二年(公元1079年),李定请复六察,于是御史专领六察。(元丰三年〔公元1080年〕御史台言:请以吏部及审官东西院、三班院隶吏察;户部、三司及司农寺隶户察;刑部、大理寺、审刑院隶刑察;兵部、武学隶兵察;礼部、太常寺,隶礼察;少府、将作等隶工察。从之。)其后大正官名,……以六察官为监察御史。”明清时都察院所属各道御史得稽察朝廷各机构,当是源于唐宋的六察制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二率

    指太子二率,即太子左、右卫率。

  • 归义中郎将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职掌不详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五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

  • 广福提举司

    见“印经提举司”。

  • 都管

    官名。清初内务府御用、御马、尚方、尚膳诸监之主官。掌理诸监所属事务。其下设左、右副管各一人佐之。后改设郎中、员外郎等官,遂省。

  • 奉冕大夫

    官名。即尚衣奉御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尚衣奉御。参见“尚衣奉御”。官名。唐置,见“奉冕局”。

  • 左贤王

    匈奴官名。即左屠耆王。屠耆为匈奴语“贤”。汉人因称左屠耆王为左贤王,为单于手下的最高官职。匈奴尚左,故常以太子担任此职。一般统率万余骑,居单于东方,最为大国。下各置千长、百长、什长、裨小王、相、都尉、

  • 刑科推丞

    见“大理院推丞”。

  • 闰察

    官吏考核制度。明朝定为京察、外察之外的考察,凡执政者欲对官吏有所驱除时则行。万历十三年(1585)废。

  • 车骑将军

    官名。西汉初置为军事统帅,作战时领车骑士,故名。事讫即罢。武帝后常设,地位仅次于大将军、骠骑将军,在卫将军上,常典京城、皇宫禁卫军队,出征时常总领诸将军。文官辅政者亦或加此衔,领尚书政务,成为中朝重要

  • 外务部侍郎

    官名。清末外务部之副长官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设。正二品,左、右各一人,特简。兼会办,佐总理王大臣、会办大臣、尚书办理外交事务。宣统三年(1911),改外务部副大臣。官名。清光绪二十七年(公元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