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流外三品蕴位。
官名,战国时齐国置,市官吏,掌市场事务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泯王时,单为临菑市掾,不见知。”
官名。即“绣衣直指”见“绣衣直指”条。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为从七品上武散官。宋朝沿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官名。宋置,为武散官,从七品上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武散官》。
庠为古代学校之名,明清时别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庠生。
唐朝宰相职衔名义。《新唐书·高宗纪》:贞观二十三年(649)六月“检校洛州刺史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,参掌机密。”官名。隋代以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长官为宰相,又以他官参与其间。《隋书·柳机传·柳述附传》记
官名。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)置,为审官西院副长官。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。
官署名。明太祖洪武三年(1420)于各王府置,掌文书处理。九年罢。
宋朝勇敢、效用兵资级名。为八等资级最低一等,以授有战功者。
官名。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(1147) 置,掌国信所回易库。参见“回易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