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剑备身别将
参见“刀剑备身五职”。
参见“刀剑备身五职”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详“右龙署”。
官名。原为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号,北魏建国初,沿用此名。明元帝泰常二年(417),与天部、地部、西部、南部、北部大人合称为六部大人,共同处理国家日常政务,皆由诸公担任,其下有三属官。太武帝时复建尚书省
官名。金哀宗正大元年 (1224) 置为太后两宫官属,员二人,正六品。
官名。见“司射下大夫”。
阉人和寺人的合称,也指宦官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逮桓、灵之间,主荒政缪,国命委于阉寺。”《魏书·刘思逸传》:“思逸身虽在阉寺,而性颇豪率。”
春秋时的军队建制。见“三军将佐”。
武官名。辽置,见“行军都押司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定为从九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爵名。东汉置。凡封邑位于都乡(靠近城郊之乡)者,称都乡侯,位次于县侯,晋朝、南朝宋亦置,后多无封地。爵名,东汉置,有封地。都乡侯为乡侯的一种,封地在野者称乡侯,封地在城郊或靠近城郊的称都乡侯。位在县侯
官名,三国吴置,掌助东观令校书修史。参看“东观令”、“东观左丞”条。